[发明专利]一种耐热PVC软管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9357.3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6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91/00;C08K13/02;C08K5/12;C08K5/11;C08K3/22;C08K5/0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 热稳定性 机械性能 配方 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 蓖麻 柠檬酸三丁酯 烷基苯磺酸钠 环氧大豆油 耐酸碱腐蚀 三氧化二锑 季戊四醇 抗氧化剂 光氧化 抗老化 碳酰胺 阻燃性 酸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热PVC软管配方,包括PVC树脂、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环氧大豆油、蓖麻酸钡、柠檬酸三丁酯、碳酰胺、季戊四醇、三氧化二锑、烷基苯磺酸钠、抗氧化剂。本发明的耐热PVC软管不但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且也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老化、抗光氧化、韧性高,热稳定性好、阻燃性好,耐酸碱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热PVC软管配方,属于塑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PVC树脂,英文简称PVC(Polyvinyl chloride),是氯乙烯单体(vinyl chloridemonomer, 简称VCM)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之为氯乙烯树脂。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相对密度1.4左右,玻璃化温度77~90℃,170℃左右开始分解,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
PVC材料经常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PVC软管。现有市场对PVC管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未来社会对PVC软管仍将继续增大。随着社会城市化、科技化、人性化的发展,PVC软管行业的高速发展,PVC软管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PVC软管使用量的增加。这就需要一种耐热、抗老化、抗光氧化、韧性高,热稳定性好、阻燃性好,耐酸碱腐蚀的PVC软管。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耐热PVC软管配方。
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耐热PVC软管配方,按照重量份数由以下原料组成:PVC树脂50~80份、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30~70份、环氧大豆油20~60份、蓖麻酸钡20~40份、柠檬酸三丁酯10~20份、碳酰胺5~10份、季戊四醇2~5份、三氧化二锑5~10份、烷基苯磺酸钠5~10份、抗氧化剂3~8份。
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由以下原料组成:PVC树脂60份、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40份、环氧大豆油30份、蓖麻酸钡30份、柠檬酸三丁酯15份、碳酰胺5份、季戊四醇3份、三氧化二锑6份、烷基苯磺酸钠7份、抗氧化剂4份。
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由以下原料组成:PVC树脂70份、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50份、环氧大豆油40份、蓖麻酸钡25份、柠檬酸三丁酯16份、碳酰胺7份、季戊四醇4份、三氧化二锑7份、烷基苯磺酸钠8份、抗氧化剂5份。
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由以下原料组成:PVC树脂60份、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60份、环氧大豆油50份、蓖麻酸钡35份、柠檬酸三丁酯17份、碳酰胺6份、季戊四醇3份、三氧化二锑8份、烷基苯磺酸钠6份、抗氧化剂6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耐热PVC软管不但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且也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老化、抗光氧化、韧性高,热稳定性好、阻燃性好,耐酸碱腐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PVC树脂60kg、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40kg、环氧大豆油30kg、蓖麻酸钡30kg、柠檬酸三丁酯15kg、碳酰胺5kg、季戊四醇3kg、三氧化二锑6kg、烷基苯磺酸钠7kg、抗氧化剂4kg混合制成PVC软管原料。
实施例2
取PVC树脂70kg、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50kg、环氧大豆油40kg、蓖麻酸钡25kg、柠檬酸三丁酯16kg、碳酰胺7kg、季戊四醇4kg、三氧化二锑7kg、烷基苯磺酸钠8kg、抗氧化剂5kg混合制成PVC软管原料。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9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