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气膜换热的固壁辐射对流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19762.5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8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勇;李喻;熊寒;顾炜莉;柳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0047 | 分类号: | F24F1/0047;F24F1/0063;F24F1/0025;F24F13/10;F24F13/32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1 | 代理人: | 刘政旺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气膜换热 辐射 对流 空调 | ||
利用气膜换热的固壁辐射对流空调,包括导流体、进风筒和辐射板;导流体为截面呈抛物线形的柱状体,其一端设有弧形导流面,另一端设有科恩达曲面;进风筒一端设有进风口,另一端设有出风口,其设在导流体的弧形导流面一端,并通过出风口将导流体的弧形导流面纳入其内腔,其在出风口处与导流体之间形成条形出风口;辐射板设在导流体的科恩达曲面一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无强烈吹风感及热舒适性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辐射对流空调,特别是一种利用气膜换热的固壁辐射对流空调,具体说是一种利用气膜冷却(或加热)固壁而形成辐射壁,同时在室内形成空气对流的空调末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全空气系统为代表与人进行对流热交换的传统空调,其通过送出的冷(热)空气与周围环境进行对流换热。
传统空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在夏季条件下,传统空调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利用处理过的空气承担室内冷负荷,其供冷量能很好的与房间室内冷负荷匹配。能方便的降低室内温度及控制湿度,但是这种空调方式的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风口附近冷热差异明显,正对来流方向冷风感强。
2、在冬季条件下,利用传统空调处理过的空气承担室内的热负荷,其提供的热量能与房间室内的热负荷达到匹配,但是这种空调方式易造成室内上热下冷,温度梯度过大,风口附近正对来流方向的吹风感强,需要依靠加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
现有辐射空调通过对辐射板降温或加热,然后利用处理后的辐射板与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及人体进行辐射换热。
现有辐射空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在夏季条件下,经降温处理的辐射板通过辐射能将冷量直接传递给人体及围护结构内表面,因而采用较高的室内设计温度也能营造出所需要的热感觉。但是其交换的热量为辐射热且方向性强,只能承担着室内大部分的显热负荷,室内通风换气及潜热负荷需依靠新风系统辅助。
2、在冬季条件下,经升温处理的辐射板通过辐射能将热量直接传递给人及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因而采用较低的室内设计温度也能营造出所需要的热感觉。但是其交换的热量为辐射热且方向性强,需结合新风辅助系统。
3、单一的冷(热)辐射壁通过辐射只能对室内围护结构及人体降温,对室内空气的降温效果不太明显。且室内空气处于静止状态时,室内活动的人会有一种“闷”的感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气膜换热的辐射对流空调,它利用气膜冷却(加热)固壁而形成辐射壁,同时在室内形成空气环流,以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气膜换热的固壁辐射对流空调,包括导流体、进风筒和辐射板;导流体为截面呈抛物线形的柱状体,其一端设有弧形导流面,另一端设有科恩达曲面;进风筒一端设有进风口,另一端设有出风口,其设在导流体的弧形导流面一端,并通过出风口将导流体的弧形导流面纳入其内腔,其在出风口处与导流体之间形成条形出风口;辐射板设在导流体的科恩达曲面一端。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导流体的弧形导流面与科恩达曲面之间平滑过渡。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辐射板的前端边缘线与导流体在科恩达曲面一端的边缘线平滑对接。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设在进风筒内腔中的贯流风机和表冷器;贯流风机安装在进风筒内腔中靠近出风口的一端,表冷器安装在进风筒内腔中靠近进风口的一端。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进风筒在进风口处设有用于调节进风量的百叶窗。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进风筒在进风口处设有用于滤尘除杂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底板;导流体、进风筒和辐射板均固定安装在底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97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