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育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0975.X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9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从珍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运输 水稻育秧 插秧机 人工手 异物 泥砂 手插 秧苗 杂草 运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方法,使育成的秧苗秧根不纠结,无泥砂、杂草等异物,便于运输、装秧,适应插秧机的机械运作,既有利于提高机插的质量,同时也适应人工手插,并可提高手插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育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水稻育秧方法,除传统的大田水育秧方法外,还有大田塑料薄膜育秧,温室蒸汽育秧,旱育小苗带土、盘式育抛秧等育秧技术。这些技术培育的秧苗,因秧根纠结不松散,并粘有泥沙、杂草等异物,不仅运输、装秧不便,而且机插时常出现基本苗不匀或缺蔸现象。因而,插秧机多年来未能普遍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育秧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泥育秧方法,使育成的秧苗秧根不纠结,无泥砂、杂草等异物,便于运输、装秧,适应插秧机的机械运作,既有利于提高机插的质量,同时也适应人工手插,并可提高手插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育秧房选址:早、中稻育秧宜选择背风向阳、采光好的场地,晚稻育秧宜选择遮阳通风低温的场地。此原则与现有育秧房选址原则无异。
(二)育秧房结构:基本结构与温室盘式育抛秧的育秧房结构相同。窗户宜采用推拉玻璃窗。也可采用塑料大棚。育秧房面积应根据生产需要确定。要求采光、防鼠性能好,育早稻秧还要求保温性能好。房内设空楼多层双列或单列育秧床,用于放置育秧箱。其结构与盘式育抛秧育秧床类似。其层高以50到70厘米,每床长140-160厘米,宽80-100厘米为宜。
(三)育秧箱结构:育秧箱由水箱和网箱构成,水箱为外箱,网箱为内箱。水箱为采用板材制作而成的矩形敞口箱,其长宽尺寸应与育秧床相适应,一般应较育秧床长宽尺短1-2厘米,即长可在141-159厘米,宽79-99厘米之间选择,高度以12-18厘米为宜,能盛8-14厘米深的水。网箱形状与水箱相同,周边采用板材制成,但底部为网状结构,网孔大小以稻谷不会从网孔中漏出为宜,一般可选用网孔为2毫米×2毫米的窗纱制作,但应绷紧。否则播种后会成锅底形,种谷、秧苗吸收肥水不匀,会使秧苗生长不整齐。网箱长宽尺寸应小于水箱,使网箱能放置于水箱中。网箱边长尺寸较水箱边长尺寸最好小4-8厘米,因此,网箱长可在135-155厘米之间、宽可在75-95厘米之间选择,网箱高度以8-12厘米为宜。
(四)育秧方法
1、播种:将经过选种、消毒、浸种、破胸后的稻种,不催芽,直接播种于育秧箱网箱中,种谷播好后,将网箱置于育秧箱的水箱中。播种量一般为0.9-1.5公斤/米2。要做到不要谷压谷,以每平方厘米2-3粒谷为宜,晚稻网箱育秧播种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0.9公斤至1.1公斤范围内。水箱内应事先加适量净水,使网平水面能湿润谷粒即可。
2、施肥灌水:播种后,要保持网箱种谷与水平面。第7-8天或一叶一心时即可按每平方米追施腐熟人畜粪尿经稀释过滤或沉淀去渣后得到的“淡肥水”3-5公斤,“淡肥水”浓度以不致造成秧苗伤害为佳,并搅匀。通常可在人畜粪尿中添加15-25倍重量的水进行稀释。调节网箱使网继续保持与水平面可同时喷施0.10%-0.20%多效唑水容液。播种后第9-11天,水位灌至过网0.8-1.2厘米。第14-16天可再追施一次“淡肥水”3-5公斤,并保持过网1.4-1.6厘米深的水。早、中稻秧20天后看苗情,必要时可再追施第三次“淡肥水”。
3、练苗:秧龄期一般为14-28天,视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早稻秧龄期为25-28天;晚稻秧龄期14-16天为宜;一季中稻秧龄期以20-23天为宜,秧苗长度以15-25厘米为宜。一般在插秧前2-4天开始通风透气,并实行昼通夜露,不揭顶棚,视天气变化注意防霜冻,练苗时保持网箱水深1.0-1.5厘米。中、晚稻育秧不存在保温问题,育秧一般可在通风透气条件下进行。因此,通常无所谓练苗问题。但育秧期间如多风雨天气,育秧只得关窗进行,仍应考虑练苗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从珍,未经刘从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09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