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哮喘丸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23174.9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3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袁任春;万义斌;葛友群;左飞鸿;张佐昌;周莉萍;关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20;A61K47/26;A61K47/22;A61K47/02;A61P11/06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宋会英 |
地址: | 330052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哮喘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哮喘丸的制备方法,制备原料包括知母、川贝母、炒苦杏仁、罂粟壳、麦冬、白果仁、瓜蒌、蜜炙麻黄、五味子、槟榔、诃子肉、乌梅肉、天南星、竹茹、黄连、黄岑、姜半夏、炒枳壳、紫苏叶和前胡20味中药,以及粘合剂、崩解剂、抗氧剂、矫味剂和炼蜜。先将中药原料预处理,然后分别进行水煮提取,或者粉碎入药,经过制颗粒、干燥、粉碎,药粉与辅料混合,加炼蜜制药丸,打光,得到哮喘丸。本发明制得的哮喘丸稳定性好,保存过程中的染菌率低,疗效好;制备过程操作简单,产品合格率高,丸形好,色泽均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哮喘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哮喘是一种存在气道狭窄的疾病,由某些炎性刺激产生的气道高反应性所致,其气道狭窄具有可逆性。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约为5%。哮喘有家族聚集倾向,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哮喘的发病率较高,并且在成人哮喘中,女性的发病率更高。从事某些职业的人群也容易患哮喘病。
中医认为,痰为水湿不得正化,凝聚而成。痰既成之后,可随气流行,无处不到,引起多种疾病。一般咳嗽多见咳痰,痰多又易引起咳喘。因此,痰、咳、喘三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哮喘主止咳平喘,化痰。
目前,西药不能有效根治哮喘,人们对于既能缓解哮喘症状,又能有效控制哮喘的药物有极大的需求。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标本兼治的药物鲜有报道。此外,现有技术制备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存在不宜长时间存放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哮喘丸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哮喘丸质量稳定,能长时间存放,产品合格率提高。
具体来说,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哮喘丸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20味中药原料及辅料,以重量份计,中药原料包括:知母25-35份、川贝母20-30份、炒苦杏仁25-35份、罂粟壳25-35份、麦冬40-50份、白果仁50-60份、瓜蒌40-50份、蜜炙麻黄15-25份、五味子15-25份、槟榔20-30份、诃子肉25-35份、乌梅肉20-30份、天南星15-25份、竹茹25-35份、黄连10-30份、黄岑25-35份、姜半夏25-35份、炒枳壳40-50份、紫苏叶15-25份、前胡20-30份,辅料包括:粘合剂、崩解剂、抗氧剂、矫味剂和炼蜜。
各中药组分相互配合,协同作用,能针对性治疗哮喘,原料中加入了抗氧剂和矫味剂,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口感,携带和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处方量将20味中药原料置于65-70℃下烘干,放凉,用紫外线照射;
S2.将经步骤S1处理后的麦冬、瓜蒌、竹茹、黄岑和姜半夏混合,粉碎成粗粉,置于提取罐内,加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
S3.取20%步骤S2的煎煮液浓缩成比重1.02的清膏,剩余的80%煎煮液浓缩成比重1.28-1.33的稠膏;
S4.将经步骤S1处理后的知母、川贝母、炒苦杏仁、罂粟壳、白果仁、蜜炙麻黄、五味子、槟榔、诃子肉、乌梅肉、天南星、黄连、炒枳壳、紫苏叶,以及前胡混合,粉碎过筛,得到细粉;
S5.将步骤S4制备的细粉、步骤S3的稠膏,以及50%的崩解剂混合,加入清膏和粘合剂的预混物,制颗粒,干燥;
S6.粉碎干燥后的颗粒,得到药粉,将药粉、抗氧剂、矫味剂以及50%的崩解剂,混合,加入炼蜜,制药丸;
S7.干燥步骤S6制备的药丸,打光,得到哮喘丸。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粘合剂25-35份、崩解剂20-30份,抗氧剂15-25份,矫味剂2-5份。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种以下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3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