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锂离子电芯注液效率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4132.7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8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双双;刘成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傅磊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装置 锂离子电芯 注液效率 夹具 单体电芯 输送装置 集热板 输送部件 注液 电解液浸润 二次注液 环形结构 增加装置 电解液 夹具夹 热辐射 外周 移动 运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锂离子电芯注液效率的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夹具、第一发热装置和集热板;输送装置的输送部件上设有夹具;单体电芯放置在夹具上,并被夹具夹紧固定,随着输送部件移动;第一发热装置位于输送装置两侧,并且两侧的第一发热装置之间连接有集热板,集热板位于单体电芯的上方;还包括第二发热装置,第二发热装置为环形结构,并包裹在运输电解液的管道外周;不同于一般二次注液增加时间或增加装置的角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锂离子电芯注液效率的装置,使得单体电芯在注液前能够受到均匀连续的热辐射,进而提高温度,从而在注液时能够提高电解液浸润速率,提升锂离子电芯的注液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锂离子电芯注液效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长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好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动力电池领域,随着国家补贴力度的逐渐减小以及市场上愈发激烈的竞争,为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锂离子电池厂家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电池的性能以及进一步的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为了满足低成本的需求,厂家多从电芯原材料、制造成本、人工成本等各方面着手,但是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具有不确定性以及当前的人工成本在逐渐增高,因此厂家更多的是将精力集中在降低制造成本上,具体而言,主要是提升电芯直通率A品率和提高电芯的智能制造效率。而电芯制作过程中的一二工段效率均受制于设备能力,但三工段注液效率不仅与设备能力相关还与电芯内部填充设计相关。
目前市场上对于锂离子电芯的要求主要是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因此现有的电芯内部设计孔隙率和填充比均比较高,从而进一步的影响到了生产工艺中的注液工段的效率,目前大多锂离子电芯厂家注液工序也是制约电芯制作的主要瓶颈。对于注液效率低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增加设备或注液工位,相应的会增加设备采购成本,同时注液环境露点要求非常严格,增加设备同时会增加环境维护成本;二是采用多次注液方式,这样不可避免会增加电芯放置空间及时间,不利于制造成本降低。
由于电解液在合适温度下,锂离子的传输速率及扩散速率会提高,因此可从这个角度着手,设计一种可以提升锂离子电芯注液效率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锂离子电芯注液效率的装置,主要解决现有锂电池生产制造过程中,缺少能有效提升注液效率的装置问题。
一种提升锂离子电芯注液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夹具、第一发热装置和集热板;
输送装置的输送部件上设有夹具;单体电芯放置在夹具上,并被夹具夹紧固定,随着输送部件移动;第一发热装置位于输送装置两侧,并且两侧的第一发热装置之间连接有集热板,集热板位于单体电芯的上方。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发热装置,第二发热装置为环形结构,并包裹在运输电解液的管道外周。
优选的,集热板为金属板,优选的,集热板上表面覆盖有隔热板,下表面设有散热鳍片。
优选的,单体电芯竖向放置在夹具上。
优选的,输送装置的两侧设有支架,第一发热装置安装在支架上。
优选的,支架为可调的伸缩支架。
优选的,第一发热装置包括靠近单体电芯的第一热传导层、位于中间的第一产热层和位于外部的第一保温层。
优选的,第二发热装置包括与管道外周接触的第二热传导层、位于中间的第二产热层和位于外部的第二保温层。
优选的,第一产热层内设有电热丝或电热管。
优选的,第二产热层内设有电热丝或电热管。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4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