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气化制备氢气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24142.0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6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毛燕东;李克忠;刘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6 | 分类号: | C01B3/16;C10J3/00;C10J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65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气化 制备 氢气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气化制备氢气的方法及系统,涉及生物质制氢技术领域,采用该系统及方法可显著提高生物质制氢的产率。该方法包括:使生物质与气化剂发生气化反应,得到生物质灰渣和含尘的含氢粗煤气;对所述含尘的含氢粗煤气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生物质飞灰和含氢粗煤气;对所述生物质灰渣和/或所述生物质飞灰进行处理,得到催化剂;其中,所述生物质灰渣和/或所述生物质飞灰含有残炭;使所述含氢粗煤气在所述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气进行反应,得到气体产物;所述气体产物包括:氢气、水蒸气和酸性气体;对所述气体产物进行分离处理,得到氢气。用于生物质气化制备氢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制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制备氢气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每单位质量的氢气释放出的热量是每单位质量汽油的三倍,且氢气燃烧的最终产物只有水,可被认为是一种绝对清洁的燃料,因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取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其中,制氢技术是氢能利用最重要的技术环节。
生物质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地球上每年生长的生物质总量约1400亿~1800亿t(吨),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生物质自身是氢的载体,其中包含的氢元素的重量组分约为6%,相当于每千克生物质可产生约0.672m3的气态氢,占生物质总能量的40%以上。与其他能源相比,生物质具有挥发分高、炭活性强、硫、氮含量低、灰分小、燃烧时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被喻为绿色煤炭。因此,无论从能源角度还是环境角度,发展生物质制氢技术都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如图1所示,现有生物质气化制备氢气技术流程如下,生物质进入气化炉内进行气化反应,得到含氢气的含尘粗煤气;含氢气的含尘粗煤气在气固分离系统中进行分离,排出飞灰;在冷却分离系统中进行冷却分离,分离出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即焦油;粗煤气在气体变换系统中进行合成气变化反应,产物依次经过气体净化系统、PSA(Pressure SwingAbsorption,变压吸附法)氢分离系统,最终得到的包括有氢气的产品。
上述制备过程存在产品气中氢气含量较低的问题,产品气中氢气含量仅在50%以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质气化制备氢气的方法及系统,采用该系统及方法可显著提高生物质制氢的产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生物质气化制备氢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生物质与气化剂发生气化反应,得到生物质灰渣和含尘的含氢粗煤气;对所述含尘的含氢粗煤气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生物质飞灰和含氢粗煤气;对所述生物质灰渣和/或所述生物质飞灰进行处理,得到催化剂;其中,所述生物质灰渣和/或所述生物质飞灰含有残炭;使所述含氢粗煤气在所述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气进行反应,得到气体产物;所述气体产物包括:氢气、水蒸气和酸性气体;对所述气体产物进行分离处理,得到氢气。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生物质灰渣和/或所述生物质飞灰进行处理,得到催化剂的步骤包括:对所述生物质灰渣和/或所述生物质飞灰进行成型处理,得到成型载体;对所述成型载体进行处理,得到催化剂。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成型载体进行处理,得到催化剂的步骤包括:使所述成型载体与催化剂活性组分进行混合,得到预催化剂;对所述预催化剂依次进行干燥处理、焙烧处理,得到催化剂。
可选的,所述使所述成型载体与催化剂活性组分进行混合,得到预催化剂的步骤包括:将催化剂活性组分制备成水溶液负载到所述成型载体上,得到预催化剂;或者,将催化剂活性组分通过共沉淀的制备方法负载到所述成型载体上,得到预催化剂。
可选的,所述催化剂活性组分包括: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可溶性盐、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当所述催化剂活性组分包括多种时,所述催化剂活性组分为多种的混合组分和/或多种的熔融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41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增强光催化制氢
- 下一篇:一种从合成氨驰放气中回收氢气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