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24800.6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1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双陈冬;谭亮;王钧田;王珂;李爽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思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8 | 代理人: | 苗建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电化学 集成 脱除 硝酸盐 废水 深度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与电化学技术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属于废水处理设备领域。本装置包括电动导索,本装置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布水搅拌反应区、上升沉降区、出水分离区和电极装配区,电动导索一端固定于电极装配区的上部,另一端与本装置内部的侧壁上的固定架固定,电动导索控制电极固定板在电极装配区与上升沉降区之间上下移动,布水搅拌反应区的底部设有均匀布水装置,且布水搅拌反应区内装有阴离子交换树脂,上升沉降区设有稳流组件,出水分离区设有出水堰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树脂吸附和电化学处理的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树脂与电化学技术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含硝酸盐氮污染源的农村和城市生活污水,各类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致使自然界水体中硝酸盐氮浓度急剧升高,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硝酸盐氮的污染对人类的饮水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离子交换法是一种常见的离子型污染物去除方法,使用阴离子交换法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已被列为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推荐技术之一,该方法具有硝酸盐氮去除效率高和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但去除硝酸盐氮后的阴离子交换树脂需用大量高浓度盐溶液进行再生,产生的脱附液中含有大量的目标污染物和盐,难以进一步处理。因此,开发一种能同时高效去除废水中硝酸盐氮和合理处理再生产生的脱附液的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对对推动离子交换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CN 106241941A公开了一种能使树脂与污水充分混合,反应后能使树脂与水几乎完全分离,增加气体树脂浓度和减少沥干时间从而节省设备压力及运行成本的磁性树脂高效吸附—分离—浓缩反应器,该反应器由设有一两相分流器的方形反应罐和树脂浓缩罐构成。该反应器实现了磁性树脂的高效分散与分离,是目前主流的离子交换法反应器,但仍存在树脂再生后产生的脱附液难以处理的问题。
专利CN 106186592A公开了一种去除树脂脱附液中硝态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含臭氧接触反应器、缺氧反应器和污泥沉淀器的同心圆柱结构反应器、曝气装置、进水箱和臭氧投加装置,将与臭氧接触后可生化性提高的脱附液通入缺氧反应器内进行反硝化反应,从而达到降低树脂脱附液中硝酸盐氮的目的。该装置既包含臭氧接触系统又包含反硝化的微生物系统,且只为处理树脂脱附液中的硝酸盐氮,扩大到整套离子交换法工艺来看,装置结构较为繁杂,占地面积大,运行和维护成本较为高昂。
专利CN 106277186A公开了一种磁性树脂高效分散与分离的废水处理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该反应器包括均匀布水装置、稳流组件、磁滚筒分离装置和出水堰板,其中,所述均匀布水装置为“工”字型同程布水装置,位于反应器底部,所述稳流组件固定于反应器中部,所述出水堰板设于反应器顶部边缘上,所述磁滚筒分离装置紧贴于出水堰板设在反应器顶部。与常规的磁性树脂水处理系统一体化反应器相比,该反应器极大的降低了反应器高度,减轻水泵压力,节省能耗,但是该反应器对废水中COD和氨氮的处理效率低,也不能解决传统离子交换水处理系统中产生的脱附液难以处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提供一种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电动导索,本的装置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布水搅拌反应区、上升沉降区、出水分离区和电极装配区,电动导索一端固定于电极装配区的上部,另一端与本装置内部的侧壁上的固定架固定,电动导索控制电极固定板在电极装配区与上升沉降区之间上下移动,布水搅拌反应区的底部设有均匀布水装置,且布水搅拌反应区内装有阴离子交换树脂,上升沉降区设有稳流组件,出水分离区设有出水堰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4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