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脉冲激波和水力压裂的储层物性改造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5110.2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3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毅;刘思维;李志远;李化;林福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力压裂 连续油管 脉冲激波 激波 内部压力 喷射装置 高静压 发射器 物性 复合脉冲 天然裂缝 静水压 微裂缝 岩层 末端连接 水力裂缝 有效构建 重复频率 多尺度 油井 渗流 压裂 液电 裂缝 喷射 改造 诱导 复合 辐射 网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脉冲激波和水力压裂储层物性的改造方法及装置,包括连续油管、喷射装置和脉冲激波发射器,连续油管用于注入高静压液体直至其内部压力达到静水压阈值,并保持所述内部压力不变;喷射装置与所述连续油管末端连接,用于在所述连续油管内部压力达到静水压阈值后,持续向外喷射高静压液体以产生水力压裂;脉冲激波发射器包裹在所述喷射装置内,用于在高静压液体中产生重复频率激波,所述激波向外辐射以产生脉冲激波压裂。本发明通过液电脉冲激波与水力压裂复合,在水力压裂形成的主裂缝周围诱导更多的微裂缝,并与岩层的天然裂缝实现更好的连接,有效构建水力裂缝‑天然裂缝‑微裂缝等多尺度的储层渗流网络,可显著提高油井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脉冲激波和水力压裂的储层物性改造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开采过程,由于油气持续高产稳产的指标,因此需要及时清理管道射孔处由于溶性盐类沉积、原油粘度增大等原因形成的堵塞物,有效地清除渗油通道的污物,增加油井的渗透率,恢复油井的油气产量。低渗透油气资源作为我国新增石油探测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油藏储层以细-微细喉道为主,孔喉细小,储层致密,物性差,面临储层发育复杂、开发难度大、效益差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水力压裂已作为超低渗油藏储层改造的常规手段,当静水压作用于储层时,近似施加静态荷载,易在储层中形成主裂缝向前发展。但是水力压裂一般只形成大、远的主裂缝,作用范围远,但是形成的微裂缝较少,难以整体提高岩层渗透性。非常规物理振动采油与压裂相结合技术、化学驱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超前注水和气驱采油技术等获得应用,并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效率低、作用范围小等存在局限性。
液电脉冲激波以纯物理手段解除射孔堵塞,提高附近岩层的渗透率,进而提高油气产量。激波对岩层作用相当于施加动态荷载,更易形成分散性的微裂缝,提高岩层整体渗透性。具有环境友好、工艺简单、经济性高等特点,其不足之处在于激波在岩层中传播衰减较快,作用距离有限。因此,在油气井开采过程中,需要有高效、环保的技术手段解除油田堵塞,改善岩层的渗透性,提高油气产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利用液电脉冲激波对水力压裂技术构成补充,在水力压裂形成的主裂缝周围诱导更多的微裂缝,并与岩层的天然裂缝实现更好的连接,有效构建水力裂缝-天然裂缝-微裂缝等多尺度的储层渗流网络,具有较大的作业距离与提高附近储层整体渗透率的特点,显著提高油井的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脉冲激波和水力压裂的储层物性改造方法,所述储层物性改造方法包括;
向连续油管内注入高静压液体直至其内部压力达到静水压阈值;
保持连续油管内部压力不变,持续向外喷射高静压液体以产生水力压裂;
在高静压液体中产生重复频率激波,所述激波向外辐射以产生脉冲激波压裂。
具体地,所述水力压裂用于形成主裂缝,所述脉冲激波压裂用于在主裂缝附近诱导微裂缝。
具体地,所述高静压液体作用于储层,所述重复频率激波作用于水平井。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脉冲激波和水力压裂的储层物性改造装置,所述储层物性改造装置包括连续油管、喷射装置和脉冲激波发射器;
所述连续油管用于注入高静压液体直至其内部压力达到静水压阈值,并保持所述内部压力不变;
所述喷射装置与所述连续油管末端连接,用于在所述连续油管内部压力达到静水压阈值后,持续向外喷射高静压液体以产生水力压裂;
所述脉冲激波发射器包裹在所述喷射装置内,用于在高静压液体中产生重复频率激波,所述激波向外辐射以产生脉冲激波压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51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