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6006.5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2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双陈冬;谭亮;张光;李爽爽;王珂;王钧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C02F1/28;C02F1/461;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思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8 | 代理人: | 苗建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交换树脂 硝酸盐氮 脱附液 废水深度处理 电化学 脱除 离子交换水处理 水处理技术领域 电化学反应器 资源化再利用 电化学技术 离子交换 耦合 高盐 吸附 再生产 | ||
1.一种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硝酸盐氮的废水通过装有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塔进行硝酸盐氮的吸附,吸附塔出水为树脂出水;
(2)当树脂出水中硝酸盐氮的浓度为初始废水中硝酸盐氮浓度的5~30%后,向吸附塔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30%NaCl溶液作为再生液进行浸泡,再向吸附塔中通入清水或所述树脂出水,得到树脂脱附液;
(3)将所述树脂脱附液通入电化学反应器中进行电化学反应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步骤(4):向步骤(3)中得到的流出液中补充氯化钠使该流出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浓度为3~30%后,回用于步骤(2)中作为向吸附塔中加入的再生液;优选补充氯化钠使该流出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浓度为为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步骤(5):在步骤(3)中,当电化学反应器处理后得到的流出液中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达到80%~100%且处理的树脂脱附液量达到100~1000吨后停止反应,更换通电正负极使阴、阳两极对调,以2~200mA/cm2的电流密度进行电化学反应处理后,恢复为更换前的阴、阳极,可继续步骤(3);优选电流密度为1~150mA/cm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电化学反应时间为0.3~3小时,优选电化学反应时间为0.5~1.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具有苯乙烯骨架的季铵盐树脂,所述季铵盐树脂中季铵盐结构中的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阴离子交换树脂为A850、A520E、D201、201、D202、202或IRA-9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向吸附塔中加入NaCl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20%;向吸附塔中加入NaCl溶液的流速为0.1~5BV/h;向吸附塔中加入NaCl溶液的量为0.5~5BV;所述NaCl溶液浸泡时间为0.1~3小时;浸泡后加入清水或树脂出水的量为0.5~8BV。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向吸附塔中加入NaCl溶液的流速为0.2~3BV/h;向吸附塔中加入NaCl溶液的量为1~2BV;所述NaCl溶液浸泡时间为0.1~1小时;浸泡后加入清水或树脂出水的量为1~5BV。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电化学反应时采用水力或机械搅拌;电化学反应的电流密度为3~150mA/cm2,优选电流密度为5~100mA/cm2;电化学反应时间为0.1~5小时,优选电化学反应时间为0.1~3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化学集成脱除硝酸盐氮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电化学反应器包括阳极、阴极和电解池,其中,阳极—阴极组合为钌铱钛—铜、钌铱钛—铂、钌铱钛—铜镍合金、钌铱钛—钛基铜/钴氧化物、钌铱钛—钛基钴氧化物、石墨—铁、掺硼金刚石—铜镍合金或掺硼金刚石—钛基铜/钴氧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60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污水净化池液面浮油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清洗功能的膜浓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