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MIL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8704.9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9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栋;刘佳音;米铁柱;万吉丽;徐春莹;葛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李冰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育系 基因表达元件 转基因水稻 小麦花粉 杂合体 扩增 基因 特异性启动子 基因表达盒 水稻 分离定律 基因连接 连锁基因 致死基因 自交结实 表达盒 引入 育性 培育 后代 申请 | ||
1.一种基于MIL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水稻MIL1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B、mCherry基因表达盒的获得;
C、小麦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扩增;
D、小麦花粉致死基因Ki的扩增;
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MIL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包括:
第一步,将完整的水稻MIL1基因连接到pCAMBIA1390载体上;
第二步,将mCherry基因表达元件引入第一步中已经引入MIL1基因的pCAMBIA1390载体上;
第三步,将小麦花粉特异性启动Pg47连入到已经连有水稻MIL1基因和mCherry基因表达元件的pCAMBIA1390双元载体上;
第四步,将小麦花粉致死基因Ki连接到前三步已经连接上水稻MIL1基因、mCherry基因表达元件和小麦花粉特异性启动Pg47的复合载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MIL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第一步,利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的SmaI和AceI酶切位点和pCAMBIA1390双元载体上SmaI和AceI酶切位点,将MIL1基因连接到pCAMBIA1390载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MIL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第二步,连接mCherry基因表达盒,利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的Msel和KpnI酶切位点和pCAMBIA1390双元载体上的Msel和KpnI酶切位点,将完整的mCherry基因表达元件引入第一步中已经连接有MIL1基因的pCAMBIA1390载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MIL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第三步,利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Kpn I和Sma I酶切位点和pCAMBIA1390双元载体上的Kpn I和Sma I酶切位点,将小麦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连入到已经连有MIL1基因和mCherry基因表达元件pCAMBIA1390双元载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MIL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各基因表达元件的连接,进一步包括::
第四步,利用上下游都引入的DraI酶切位点,将小麦花粉致死基因Ki通过单酶切位点连接到前三步已经连接MIL1基因、mCherry基因表达元件和小麦花粉特异性启动子Pg47的复合载体上。
7.一种基于MIL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水稻MIL1基因表达盒构建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培育方法制备的水稻不育系。
8.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培育方法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袁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870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