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含镍、钴二次资源的浸出液中去除钠离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9308.8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0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设;李斌川;李名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23/00 | 分类号: | C22B23/00;C22B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黄耀威 |
地址: | 11000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出液 钠离子 去除 稀土沉淀剂 碳酸 除钠 酸化 沉淀反应 机械搅拌 生产操作 稀土复盐 沉淀渣 耗水量 热过滤 加热 沉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含镍、钴二次资源的浸出液中去除钠离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镍、钴二次资源的的浸出液进行酸化,并调节所述浸出液的pH值至3~5.5;加热经酸化后的所述浸出液,使所述浸出液的温度至80~95℃后,加入碳酸型稀土沉淀剂,并保持所述浸出液的pH值为3~5.5;在加完碳酸型稀土沉淀剂后,对所述浸出液进行3~6h的机械搅拌,使钠离子进行沉淀反应,使所述浸出液内产生稀土复盐沉淀;通过热过滤去除所述浸出液中的沉淀渣后,即可去除含镍、钴二次资源的浸出液中的钠离子。本发明提供的去除钠离子的方法不但除钠效率好、耗水量少、成本低,而且还避免了在除钠过程中产生危险的气体,进而有利于生产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含镍、钴二次资源的浸出 液中去除钠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镍(Ni)、钴(Co)作为制备不同含量镍钴合金添加剂及储能电池装 置,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化合物硫酸镍(NiSO4)和硫酸钴(CoSO4) 可用作电镀工业制备镀镍钴合金,是电镀主要的镍盐和钴盐;同时其也可用于 媒染剂、工业催化剂及其他镍盐。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对金属镍、钴资源的需 求急剧增加,预测至2030年我国对镍、钴资源的需求分别为142万吨和14万 吨左右。镍钴资源的大量使用,使得二次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将成为全球镍钴的 主要来源,如镍钴渣,镍钴合金及含镍钴稀土磁性材料,工业催化剂和废镍钴 电池等,镍钴二次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对于镍钴资源回收工艺步骤主要为“酸溶—萃取除杂—蒸发浓缩—冷 却结晶”。由于二次资源中,原料成分复杂,含有镁、铁、锰、铜、锌、镉、 铬、铅等金属元素,必须对原料进行预处理,通常采用沉淀预处理金属杂质。 通过调节pH值(氢氧化钠),以及氧化(次氯酸钠)处理,使得不同的金属离 子在不同的pH值下选择沉淀,同时萃取液的皂化等,都会引入大量的钠离子。 虽然,后续加入P204、P205、N902等有机溶剂萃取分离金属杂质,但萃取过 程对钠离子去除率较低,造成钠离子循环积聚于母液中。当钠离子浓度达到一 定程度时,即可与镍、钴以硫酸盐形式共同析出,造成主金属的损失,严重影 响金属镍钴的回收率和结晶晶体质量,成为制约产品主要杂质之一。目前对于 钠离子的去除方法,主要是通过碳酸化沉淀镍、钴分离钠离子,再将沉淀转化 为硫酸镍、钴,此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与酸碱,成本较高,劳动强度大;专 利公开号为CN1778688A,名称为一种从废镍氢、镍镉电池回收硫酸镍溶液中去 除钠离子的方法,对使用稀土金属进行除钠进行了研究,但在此过程中由于有 氢气的产生将增加生产危险,不利于生产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含镍、钴二次资 源的浸出液中去除钠离子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从含镍、钴二次资源的浸出液中去除钠离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含镍、钴二次资源的的浸出液进行酸化,并调节所述浸出液的pH值至 3~5.5;
加热经酸化后的所述浸出液,使所述浸出液的温度至80~95℃后,加入碳 酸型稀土沉淀剂,并保持所述浸出液的pH值为3~5.5;
在加完碳酸型稀土沉淀剂后,对所述浸出液进行3~6h的机械搅拌,使钠 离子进行沉淀反应,使所述浸出液内产生稀土复盐沉淀;
通过热过滤去除所述浸出液中的沉淀渣后,即可去除含镍、钴二次资源的 浸出液中的钠离子。
进一步的,所述碳酸型稀土沉淀剂中的稀土元素的摩尔数为所述浸出液中 的钠离子摩尔数的1~4倍。
进一步的,所述碳酸型稀土沉淀剂为碳酸镧和碳酸镧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 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9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