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回收油脂的老化沥青复配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0291.8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2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滨;王文杰;赵栋;董博;赵桂娟;郭平;黄建云;马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91/00;C08L63/00;C08L21/00;C08K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20 | 代理人: | 马斌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回收 油脂 老化 沥青 再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回收油脂的老化沥青复配再生剂,由以下组分组成:废机油、废食用油、脱硫胶粉、环氧树脂和纳米TiO2。其制备方法为:将废机油和废食用油混合后添加脱硫胶粉和纳米TiO2,再进行剪切;将剪切后的混合液温度降至室温,加入环氧树脂后搅拌得到。本发明复配再生剂以废机油和废食用油为主要原料,达到了对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的目的,减少了二次处理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由于处理这些废旧油料而产生的费用。采用脱硫胶粉替代普通胶粉,在沥青中溶胀和溶解更加充分且同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改善老化沥青的基本性能。纳米TiO2粉体作为紫外线吸收抗老化剂,能够有效地增强再生沥青抗紫外线光老化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老化沥青复配再生剂,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回收油脂的老化沥青复配再生剂,本发明还涉及该老化沥青复配再生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62.22万公里,其中沥青路面占绝大部分比例。目前全国公路养护里程比例高达98%,每年需要维修及养护的公路里程非常大。维修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废弃处理必将引起环境污染,且其中旧沥青的废弃将进一步加深我国缺乏优质沥青的现状,随之的维修工程所需石料又通过开采矿山获取,再次对水土保持和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普通国省干线路面旧料回收率达到98%以上,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导下,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已经进入快车道,再生剂对旧沥青混合料的高效再利用有重要影响。如何利用废弃物或低成本材料进行研制后形成再生剂,进而重新利用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现阶段,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油脂油料被废弃,目前我国每年废弃油脂油料已达几千万吨,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经过回收,其余大部分被直接燃烧或者丢弃,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人们正常生活,特别是地沟油的再次利用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影响。大量采用不同类型回收油脂,减少了其对环境和居民的污染,既有利于废旧油料在改性沥青产业中的推广应用,也考虑到了回收油脂在道路领域的再生利用问题,达到了对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的目的,减少了由于处理这些费油料而产生的费用。
现有方法对废机油和废食用油的利用率不高,大多采用其中的一种,没有充分利用废机油和废食用油相容性的特点,其他外掺剂大多采用化工产品,成本较高,且没有考虑到利用其他废弃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回收油脂的老化沥青复配再生剂,大量采用废机油和废食用油,成本低,提高了废物的有效利用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回收油脂的老化沥青复配再生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回收油脂的老化沥青复配再生剂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回收油脂的老化沥青再生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废机油23~28%、废食用油39~45%、脱硫胶粉20~23%、环氧树脂7~8%和纳米TiO22~5%,上述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进一步地,环氧树脂为E51环氧树脂,环氧值为184~195g/mol,粘度为10000~16000mPa.s。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回收油脂的老化沥青复配再生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废机油23~28%、废食用油39~45%、脱硫胶粉20~23%、环氧树脂7~8%和纳米TiO22~5%,上述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将废机油和废食用油混合,然后添加脱硫胶粉和纳米TiO2,再进行剪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02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