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纸巾及纸巾显像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0759.3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8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丛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意高航空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赵东方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纸巾 显像 荧光 着色 探伤 探伤显像液 安全环保 废水废液 干燥处理 工件表面 工具领域 喷涂方式 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传统的 轻便 罐装 涂敷 用纸 应用 清洗 携带 节约 制作 治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损探伤工具领域,公开了一种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纸巾及纸巾显像应用。用纸巾吸取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液或制作完好的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纸巾,将探伤显像液涂敷于经过渗透、清洗、干燥处理的工件表面。对比传统的罐装喷涂方式,本发明安全环保,节约无损检测产生的废水废液治理成本,小巧轻便、易于携带,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损探伤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纸巾及纸巾显像应用。
背景技术
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纸巾继承了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液的特点,既能在日光(或白光)下使用,也能够在暗室内紫外灯照射下施用,同时兼具着色探伤显像和荧光探伤显像两种功能。传统的罐装喷涂探伤显像装置喷涂剂耗用量多,从而喷涂剂浪费量大,喷涂工作效率低,而且易污染环境及损害人身健康,增加废水废液处理成本,检测人员在检测大型待检工件时需携带较多装有探伤显像液装置,增加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喷涂剂耗用量多、喷涂工作效率低、安全环保性差、增加废水废液处理成本和劳动强度等问题,提供一种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纸巾,着色和荧光探伤显像纸巾具有节省渗透液、工作效率高、安全环保、降低废水废液处理成本和劳动强度、便于携带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着色和荧光探伤显像纸巾,包括纸巾,所述纸巾内含有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液,纸巾与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液重量比为1:1.5。
优选的,所述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液组份如下:
优选的,所述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纸巾存储于保湿密封塑料袋中。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损探伤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第一步,将待检工件清洗干净,在待检工件充分干燥之后,用渗透液或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纸巾将渗透液涂敷于待检工件检测表面,等待5—15分钟,使渗透液渗入缺陷;
第二步,用清洗剂或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清洗纸巾将待检工件表面的渗透液清除;
第三步,在待检工件干燥之后,用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纸巾将探伤显像液涂敷于待检工件表面,等待1—2分钟,在日光或在紫外线下观察显示的缺陷的痕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传统的罐装喷涂探伤装置喷涂剂耗用量多,而用纸巾吸取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液对经过渗透、清洗、干燥处理的工件的待检表面进行涂敷,显像液耗用量少,节约显像液;传统的罐装喷涂探伤装置喷涂剂耗用量多,造成检测场所空气显像液浓度高,长期会对检测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还会污染环境,增加处理成本,携带量较大时增加劳动强度,而纸巾吸取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液进行探伤检验显像,显像液用量少,使用后回收进行焚烧处理,这样降低对检测人员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节约无损检测产生的废水废液治理成本,小巧轻便、易于携带,降低劳动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渗透探伤包括前处理、渗透、清洗、干燥、显像等步骤。
先将待检工件清洗干净,工件被检表面区域内应无油污、切屑、漆层及其它污染物,使待检工件充分干燥。然后用着色、荧光或着色荧光混合渗透液对待检工件检测表面进行渗透,等待5—15分钟,使渗透液渗入缺陷。再用清洗剂将待检工件表面的渗透液清除,在待检工件干燥之后,用纸巾吸取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液或制作好的着色和荧光两用探伤显像纸巾将显像液涂敷在待检工件检测表面,将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至待检工件表面,在涂敷过程中,不得往返涂敷,要顺着一个方向一次涂敷,等待1—2分钟,在日光或在紫外线下观察显示的缺陷的痕迹,然后对缺陷位置及形状大小进行标记记录,出具检验报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意高航空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意高航空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07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