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铆螺母以及应用拉铆螺母固定电池模组的铝电池托盘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1276.5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6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熊栋;毛碧波;葛晓东;王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7/06 | 分类号: | F16B37/06;H01M2/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铆螺母 变形区域 托盘 铝电池 槽孔 拉铆 变形 电池托盘 固定电池 连接结构 托盘底板 释放孔 模组 底板 电动汽车电池 圆柱体结构 材料变形 底板连接 电池模组 工艺难题 固定工艺 焊接过程 收缩变形 托盘技术 影响电池 偏移 槽孔处 铆接点 紧固 开孔 孔位 铆接 填充 应用 报废 穿过 自由 | ||
本发明属于铝电池托盘技术领域,提供了拉铆螺母以及应用拉铆螺母固定电池模组的铝电池托盘连接结构,池托盘底板结构上安装拉铆螺母,拉铆螺母包括有主体,主体为六边结构或圆柱体结构,主体上具有拉铆变形区域,在主体的变形区域上开有材料变形释放孔。所述的电池托盘底板上开设有槽孔,拉铆螺母穿过槽孔拉铆产生变形后使得电池模组和电池托盘底板连接与紧固,本发明的优点采用带有变形释放孔拉铆螺母固定工艺克服电动汽车电池托盘底板在焊接过程中的收缩变形导致的铆接点孔位偏移的工艺难题,从而影响电池托盘的质量或使得工件报废,克服普通拉铆变形区域无开孔的拉铆螺母在槽孔处铆接时,由于拉铆螺母变形区域材料无法在槽孔中自由填充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电池托盘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拉铆螺母以及应用拉铆螺母固定电池模组的铝电池托盘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生产铝电池托盘中需要在电池托盘底板上开圆形孔或六角孔,然后在孔内安装拉铆螺母,再使用螺栓将电池模组紧锁固定在电池托盘底板的拉铆螺母上。电动汽车铝电池托盘底板常使用铝型材或铝板材通过焊接组成,在焊接过程中底板的收缩变形会导致铆接点开孔位置偏移,因而使得电池模组无法安装到既定的铆接孔位上,从而影响电池托盘的质量或使得工件报废。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在电池托盘底板上开槽形孔,然后在槽形孔区域内安装拉铆螺母克服焊接引起的孔位偏移问题。但是现有的普通拉铆变形区域无开孔的拉铆螺母在槽孔铆接时,由于拉铆螺母变形区域材料无法在槽孔中自由填充变形,从而无法在槽孔平行两边形成有效拉铆支撑,故无法获得有效的安装连接强度,进而影响电池模组在电池托盘底板上的紧固,从而达不到电池托盘对拉铆螺母固定电池模组的安装强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用于克服电动汽车电池托盘底板在焊接过程中的收缩变形而导致的铆接点孔位偏移的工艺难题;克服普通拉铆螺母拉铆变形区域的材料在拉铆变形时无法在槽孔中自由变形填充从而导致安装拉铆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拉铆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体,所述的主体为六边型结构或圆形结构,主体上具有拉铆变形区域,在主体的变形区域开有能够使材料自由变形的释放孔。
在上述的一种拉铆螺母中,所述的变形区为布置在主体圆周面的多根横向筋条,变形释放孔处于横向筋条上。
在上述的一种拉铆螺母中,所述的主体由头部和杆部组成,杆部分为拉铆变形区域和螺纹区域,所述的变形区域位于螺纹区域与头部之间。
一种应用拉铆螺母固定电池模组的铝电池托盘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托盘底板结构上安装拉铆螺母。拉铆螺母包括有主体,所述的主体为六边结构或圆柱体结构,主体上具有拉铆变形区域,在主体的变形区域上开有材料变形释放孔,所述的电池托盘底板上开设有槽孔,拉铆螺母穿过槽孔拉铆产生变形后使得电池模组和电池托盘底板连接与紧固。
在上述的一种应用拉铆螺母固定电池模组的铝电池托盘连接结构中,拉铆螺母在槽孔中拉铆变形时,由于变形区域内槽孔的存在,使得变形区域的材料在变形时可以自由变形填充槽孔。所述的槽孔平行两边与变形区域形成有效的拉铆支撑使得电池模组和电池托盘底板连接与紧固。
在上述的一种应用拉铆螺母固定电池模组的铝电池托盘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槽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在上述的一种应用拉铆螺母固定电池模组的铝电池托盘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拉铆螺母主体由头部和杆部组成,杆部分为变形区域和螺纹区域,所述的变形部位于螺纹区域与头部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应用拉铆螺母固定电池模组的铝电池托盘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拉铆螺母变形释放孔位于拉铆螺母变形区域四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1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