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腔抑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1583.3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3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才;易丹;郭建华;罗勇;张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47/12;A61K47/38;A61K47/36;A61K47/32;A61K31/4425;A61K31/155;A61K31/14;A61P1/02;A61P31/02;A61K8/02;A61K8/49;A61K8/43;A61K8/4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雯雯 |
地址: | 5103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腔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抑菌组合物,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阳离子杀菌剂5‑20份;控释剂5‑20份;成型剂40‑85份;附着剂5‑20份;所述附着剂选自壳聚糖、聚乙烯亚胺、聚乙烯醇、羟丙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成型剂选自环糊精和纤维素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控释剂选自常温下为固态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口腔抑菌组合物采用特定的原料,制备为颗粒制剂,添加到牙膏中后,能够明显提高药物在口腔的附着率,解决了刷完牙后,颗粒制剂药物难以在口腔中附着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腔抑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细菌的存在是口腔疾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口腔细菌及其所形成的牙菌斑容易引起口腔问题,如龋齿,牙周病,口臭等。药物防治是目前治疗和预防口腔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传统的给药方式,大部分的药物都被唾液冲刷掉或被吞咽,导致到达患病区域的药物作用时间很短,总药物量很低,造成药效很低。
为解决以上问题,大多数技术通过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以及提高药物在口腔的附着能力,提升了药物的利用率。
美国专利US4059686描述了一种基于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制成的口腔粘膜粘附片,该粘附片虽然对粘膜表面具有一定的粘附性,但为了达到足够的粘性和2至2.5小时的药物释放能力,粘附片的直径为10.5毫米,厚度也高达3.5毫米,施用后口腔异物感很强,不易于实际施用。美国专利US4765983披露了一种由粘合层和释药层构成的双层薄膜结构。粘合层产生即时粘性和长效粘合力,释药层则采用水溶性低,蚀解速度慢,释药时间长的配方成分,从而在降低了贴膜的厚度的同时,解决了粘附性与释药时间的矛盾。
目前已有的技术在解决口腔用药的利用率是有帮助的,但上述口腔用药都是独立剂型,使用不够便捷,而且应用在口腔时,由于粘膜贴片的剂型原因,难免会产生异物感,使人不愉悦。
而牙膏作为人们最常用的日化产品,起到清洁和护理牙齿和口腔的作用,被人们寄托为防治口腔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口腔护理产品在中国消费品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销售趋势,其中药物牙膏将近占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并持续增长。
绝大多数药物牙膏都添加功效性成分,以图解决或者改善人们的口腔问题,但实际上牙膏往往达不到厂家所宣传的效果,甚至只是停留在概念的炒作层面上。一些医学专家认为,即使在牙膏中含有一些能够防治某种病的有效成分,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理想效果。导致这样的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牙膏中添加传统药物,刷完牙后,绝大部分药物被冲刷掉,不能有效附着在口腔内,导致药物的利用率低。因此,如何解决药物在刷完牙后在口腔附着的问题,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附着率的口腔抑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可应用于牙膏等口腔护理产品中,提高药物利用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口腔抑菌组合物。
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口腔抑菌组合物,包括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所述附着剂选自壳聚糖、聚乙烯亚胺、聚乙烯醇、羟丙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成型剂选自环糊精和纤维素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控释剂选自常温下为固态的脂肪酸或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着剂的分子量为50000-1000000道尔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着剂选自壳聚糖或聚乙烯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15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