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控制薄液膜厚度形成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2075.7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5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董超芳;易盼;肖葵;纪毓成;敖敏;李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显微镜 试验容器 薄液膜 试样夹 螺旋测微器 形成装置 可调节 针尖 万用表 高精度控制 测试目标 大气腐蚀 毛细现象 试样容器 装置测试 铁架台 显微镜 铁架 析氢 标尺 装配 侧面 电脑 | ||
1.一种高精度控制薄液膜厚度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脑(1),便携式显微镜(2),铁架台(3),带有针尖的电子螺旋测微器(4),可调节高度的试验容器(5),试样夹(6)和试样(7);带有针尖的电子螺旋测微器在试样夹的正上方;试样装配在试样夹内;试样夹置于可调节高度的试样容器中;试验容器放置于铁架台上,便携式显微镜放置于试验容器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控制薄液膜厚度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显微镜具有拍照和摄像功能,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该显微镜自带标尺功能,能在图片中量取目标距离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控制薄液膜厚度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夹一侧装配有尺寸相配合的螺栓,主要起到固定试样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控制薄液膜厚度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试样是通过环氧树脂将金属试样灌封制成,金属试样周围设有具有吸水性的滤纸;该滤纸主要为了让溶液更好的在试样表面铺展开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控制薄液膜厚度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试样容器含有三个呈三角分布的调平支座,试验过程中,在试样表面放置水平仪,通过调节该调平支座使试样处于水平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控制薄液膜厚度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试验过程中,通过便携式显微镜直接测试电子螺旋测微器针尖与溶液表面的距离,进而确定该溶液薄液膜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控制薄液膜厚度形成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试验过程中首先将试样装配在试样夹上,然后将该试样夹一起放置于试验容器中;随后把水平仪置于试样正上方,调节试验容器的三个调节柱,使试样处于水平状态;打开电脑和便携式数码显微镜,并聚焦在试样表面,缓慢旋转螺旋测微器,通过显微镜观察到针尖与试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旋转,记录此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数a;若预形成100μm厚度的薄液膜,此时将螺旋测微器向上旋转使针尖距离试样表面的高度为a+200μm;随后逐渐向试验容器中添加溶液,水面不断上升,此时可以明显看见针尖在溶液中的倒影;根据平面成像知识易知初始时针尖与倒影针尖的距离为400μm;在缓慢添加溶液过程中,液面上升,针尖与倒影针尖的距离将不断减小,在该距离减小至200μm时停止添加溶液;此时针尖距离水面的距离为100μm,由初始的针尖与试样表面的距离减去此时针尖与水面的距离可得液面厚度为100μm;事实上在该过程中针尖并未与液面接触,始终保持间隔较大距离,因此很好的避免了毛细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使用万用表过程中的析氢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207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