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材料用打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4406.0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8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胡炳焘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正南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00 | 分类号: | B26F1/00;B26D7/00;B26D7/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陈彩霞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孔装置 减震装置 打孔 建筑材料 操作台 驱动装置 侧板 底板 建筑材料加工 打孔机本体 减震橡胶块 底板顶部 减震弹簧 设备领域 设备生产 生产效率 装置固定 防滑垫 减小 移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用打孔装置,涉及建筑材料加工设备领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打孔机本体。该建筑材料用打孔装置,通过减震装置的内部的减震橡胶块和减震弹簧的设置,能够大大的减小设备生产时产生的振动对该设备产生的影响,使得打孔的位置更加的精准,有效的提高了打孔的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减震装置内部的防滑垫的设置,能够使得该装置固定的更加牢固,不会轻易的移动,便于操作,打孔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材料用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大致分为:无机材料,它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它包括植物质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和沥青材料;复合材料,它包括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一般由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而成。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和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在加工建筑材料时需要用到打孔装置对材料上进行开孔,但是现有的一些建筑材料用打孔装置大多在使用的时候工件会在振动等因素下产生偏移,导致开孔的位置产生偏移,不仅给使用者的使用造成影响,不方便使用者使用,而且大大的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用打孔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材料用打孔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打孔机本体,所述打孔机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底部与操作台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的底部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其一侧的转轴传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侧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传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轴的顶端贯穿驱动装置且传动连接有第一螺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位于统一轴线上,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的外部设置有第一铜套,所述第一铜套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螺杆相适配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杆通过第一螺孔与第一铜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外部设置有第二铜套,所述第二铜套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螺杆相适配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杆通过第二螺孔与第二铜套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通过铰接件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通过铰接件铰接有夹紧板,所述夹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座,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且底板通过滑槽与滑动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紧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两端均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夹紧板顶端贯穿通孔且固定连接有夹紧手,所述夹紧手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紧橡胶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正南五金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正南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44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