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干扰素及其在制备粘膜免疫增强剂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4986.3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2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晶;刘文军;范文辉;刘丽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A61K38/21;A61K38/20;A61P3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何叶喧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干扰素 及其 制备 粘膜 免疫 增强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干扰素及其在制备粘膜免疫增强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蛋白质,包括如下两个区段:猪PoIFNλ1蛋白和猪IL2蛋白。所述蛋白质还包括连接肽,连接肽位于猪PoIFNλ1蛋白和猪IL2蛋白之间。本发明还保护所述蛋白质在制备猪病毒性传染病疫苗中的应用。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猪病毒性传染病疫苗,包括所述蛋白质。本发明对于猪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具有重大应用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干扰素及其在制备粘膜免疫增强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养猪业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多发。虽然猪病疫苗种类繁多且免疫频繁,仍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暴发与流行,上述病毒性传染病每年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提高疫苗免疫效力,研发高效、安全的猪病防治用药成为养猪业中的迫切的需要。
由于集约化养殖的实际生产需要,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认识到黏膜免疫在抗病毒方面的重要性,通过黏膜接种疫苗不仅在黏膜组织产生免疫应答,还可通过共同黏膜免疫网络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应答,研究黏膜疫苗及配套佐剂也日益成为新热点。
干扰素(Interferon,IFN)最初于1957年由英国科学家Isaacs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被发现,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糖蛋白,由病毒及其它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来刺激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体细胞所产生,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及诱导分化等活性。干扰素作用的发挥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刺激细胞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发挥抗病毒作用。
根据结构及受体的不同,可将哺乳动物IFN分为两类:Ⅰ型IFN和Ⅱ型IFN。哺乳动物Ⅰ型IFN主要包括IFN-α、IFN-β、IFN-ω和IFN-τ,对酸和热稳定,具有高效抗病毒活性,其中IFN-α主要由白细胞产生,IFN-β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哺乳动物Ⅱ型IFN包括IFN-γ,由T细胞和NK细胞产生,对酸和热不稳定,主要是免疫调节作用,是哺乳动物主要的巨噬细胞活化因子。Ⅲ型干扰素(IFN-λ),是一种新型干扰素,为干扰素家族新成员,兼具Ⅰ型(抗病毒)和Ⅱ型(免疫调节)的功能,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Ⅲ型干扰素家族包括IFN-λ1、IFN-λ2和IFN-λ3。IFN-λ的功能性受体复合物是由IFN-λR1和IL-10Rβ链组成的异二聚体,IFN-λ结合到受体上诱导受体异二聚体化,导致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从而发挥与Ⅰ型IFN相似的生物学效应。IFN-λ很多生物学活性与临床上应用广泛的IFNα/β十分相似,但其受体表达局限,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在抗病毒和抗肿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融合干扰素及其在制备粘膜免疫增强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蛋白质(蛋白质甲),包括如下两个区段:猪PoIFNλ1蛋白和猪IL2蛋白。
所述蛋白质还包括连接肽,连接肽位于猪PoIFNλ1蛋白和猪IL2蛋白之间。
猪PoIFNλ1蛋白如序列表的序列1第1-172位氨基酸残基或序列表的序列3第1-172位氨基酸残基所示。
猪IL2蛋白如序列表的序列1第183-316位氨基酸残基或序列表的序列3第183-316位氨基酸残基所示。
所述蛋白质如序列表的序列1或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蛋白质(蛋白质乙),为如下(a1)、(a2)或(a3):
(a1)含有上述蛋白质甲的融合蛋白;
(a2)在上述蛋白质甲的末端连接含有标签的短肽得到的融合蛋白;
(a3)在上述蛋白质甲的末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4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