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周向双螺旋冷却水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5752.0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6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杜卫彬;高原;熊金峰;程方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5/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冷却水路 冷却水路结构 双螺旋 水槽 电机头部 电机尾部 螺旋布置 出水口 进水口 电机机座 负载能力 散热冷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周向双螺旋冷却水路结构,设置在电机机座上,所述冷却水路包括第一冷却水路和第二冷却水路,所述第一冷却水路包括设置在靠电机头部侧的第一进水口、沿电机周向螺旋布置的第一水槽和设置在电机尾部侧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冷却水路包括设置在靠电机尾部侧的第二进水口、沿电机周向螺旋布置的第二水槽和设置在电机头部侧的第二出水口。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周向双螺旋冷却水路结构,通过特殊冷却水路结构设计,提高电机的散热冷却能力,增加电机的负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周向双螺旋冷却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节省材料、缩小体积,现代电机设计普遍采用较高的电磁负荷,这种做法在提高功率密度的同时也带来了电机发热量过大的问题,电机散热越来越受关注。对于这类高功率密度的电机来说,水冷因取材方便、费用低,而被广泛研究和使用。
水冷散热效果的好坏关键体现在水路的设计是否合理。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水路设计不仅要实现有效的散热,还要兼顾到供水泵体和对水降温的散热器,尽量降低他们的负荷。如果水路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完不成散热任务、水路具有很大的进出水温差以及进出水压差等问题,这就需要外界提供较大的散热器和泵体,将会增加总重量和成本。
水冷电机水路通常设计在机壳上,现阶段常用的水冷电机水路按分布方式分为两种——轴向“Z”字型和周向螺旋型。但这两种冷却水路结构都有较为明显的缺点,其中轴向“Z”字型水路结构的水路有很多转弯倒角,水流阻力损失较大,并且进出水口温度的差异会使电机进出水口两侧出现温度梯度,容易造成三相绕组温度不一致,从而对电机运行造成影响。周向螺旋型水路虽然不会出现电机进出水口两侧出现温度梯度而造成三相绕组温度不一致的现象,但进出水口的轴向布置会使电机两端因为进出水口的温度差异而产生温度梯度,进而限制了电机的负载能力。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更为合理的冷却水路结构来解决以上所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周向双螺旋冷却水路结构,通过特殊冷却水路结构设计,提高电机的散热冷却能力,增加电机的负载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周向双螺旋冷却水路结构,设置在电机机座上,所述冷却水路包括第一冷却水路和第二冷却水路,所述第一冷却水路包括设置在靠电机头部侧的第一进水口、沿电机周向螺旋布置的第一水槽和设置在电机尾部侧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冷却水路包括设置在靠电机尾部侧的第二进水口、沿电机周向螺旋布置的第二水槽和设置在电机头部侧的第二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机座上固定有第一水路隔断和第二水路隔断,所述两条水路隔断沿电机周向形成双螺旋结构,并且沿电机轴向成交替排列的构成相对独立的所述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所述电机机座外还设置有冷却水路外壁,与所述两个水路隔断的外圆配合,封闭所述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路隔断和第二水路隔断与电机机座是一体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设置在电机机座上,方向为沿着电机轴向由头向尾,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设置在电机机座上,方向为沿着电机轴向由尾向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的宽度、高度及周向总长度相同,即所述第一冷却水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水路的通流能力相同。
本发明的优点是:两条周向螺旋冷却回路的进出水口分别布置在电机轴向的两侧,不会使电机进出水口两侧出现温度梯度而造成三相绕组温度不一致的现象,也不会使电机两端因为进出水口的温度差异而产生温度梯度,并且,本发明所述水路结构尽量减少了转弯倒角,水流阻力损失小。综上,在没有改变现有电机体积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电机的散热冷却能力,增加电机的负载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部分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5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直流电动机
- 下一篇:电路板组件和电动机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