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6369.7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1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裘友玖;邓博;朱彩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陵朝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0/02;C04B20/10;C04B18/02;C04B24/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骨料混凝土 制备 发酵过程 稻壳灰 氨烷 骨料 滤渣 水中 发酵 三甲基甲氧基硅烷 氨气 成分二氧化硅 反应生成甲基 制备技术领域 硅酸盐 微生物呼吸 防水效果 碱性环境 氢氧化钙 取代反应 使用寿命 再生骨料 甲氧基 钾离子 孔隙率 生石灰 风化 水解 二氧化碳 建筑材料 放热 吸收 剥落 填充 混凝土 溶解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发酵过程中生石灰溶解于水中,放热为发酵提供所需温度,生成的氢氧化钙在水中形成碱性环境,使稻壳灰中主要成分二氧化硅转变为硅酸盐填充在骨料滤渣的孔隙中,另外发酵时微生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首先本发明中所制备的再生骨料孔隙率较低,可以减少对水分的吸收,其次,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骨料滤渣表面的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中甲氧基易发生水解会与氨气反应生成甲基氨烷类物质,甲基氨烷类物质可与稻壳灰中钾离子发生取代反应,具有优秀的防水效果,减少混凝土对水分的吸收,从而减少再生骨料混凝土由于冻融和风化引起的剥落,增加使用寿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再生骨料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是由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混凝土试块破碎得到的,用以取代天然骨料应用于新拌混凝土中。混凝土以其高强耐久、造价低廉等优点而成为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但建筑业也排出大量的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占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约40%。如此大量的混凝土建筑废弃物,会引起极大的环境问题,并且占用大量宝贵的场地。利用这些废弃物制作新建筑材料,实现混凝土材料的自己循环利用是非常可行的方法。
近年来,我国优质的天然集料已趋枯竭,许多地区合格的混凝土用砂石骨料已经供应十分紧张,所以,不得不开山采石、掘地淘砂,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废弃混凝土用于回填或路基材料是极其有限的,而将废弃混凝土破碎作为再生集料既能解决天然集料资源紧张问题,利于集料产地环境保护,又能减少城市废弃物的堆放、占地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混凝土生产的物质循环利用,保证建筑业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按集料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集料全部为再生集料;粗集料为再生集料、细集料为天然砂;粗集料为天然碎石或卵石、细集料为再生集料;再生集料替代部分粗集料或细集料。再生集料成分不仅有少量脱离砂浆的石子、部分包裹砂浆的石子,还有少量独立成块的水泥砂浆。因为水泥砂浆的表面粗糙、棱角多并且在混凝土构建破坏和集料生产过程中集料内部出现大量微细裂缝,从而导致再生集料孔隙率大,进而使得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降低。目前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相比多孔并具有较高的吸水率,容易发生冻融和风化而使寿命降低,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多孔性能,混凝土密实度较低,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发明一种使用寿命长且强度高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对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相比多孔并具有较高的吸水率,容易发生冻融和风化而使寿命降低,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多孔性能,混凝土密实度较低,使混凝土强度降低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取废弃混凝土碎块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处理,过筛得到破碎颗粒,将破碎颗粒放入磷酸溶液中浸泡,用去离子水清洗破碎颗粒3~5次,得到预处理再生骨料;
(2)取三甲基甲氧基硅烷,先用丙酮将三甲基甲氧基硅烷溶解,配制得到三甲基甲氧基硅烷溶液,将预处理再生骨料浸渍于三甲基甲氧基硅烷溶液中,常温下浸泡4~5h,过滤,去除滤液得到骨料滤渣;
(3)按重量份数计,向高速分散机加入10~20份200目白炭黑、10~1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0~35份丙烯酸丁酯、5~10份陶土悬浮液,分散得到填充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陵朝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佛山陵朝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63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