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婴幼儿看护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7354.2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7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东军;丁衍;孙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玄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01;H04N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幼儿 视频摄像头 热成像 摄像头采集 看护 图像坐标 人体图像信息 婴幼儿状态 云端服务器 终端显示屏 摄像头 部位状态 健康状态 人体部位 人体监控 实时动作 数据采集 图像识别 图像信息 夜视功能 自动判断 监控 安全 采集 图像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婴幼儿看护识别方法及系统,所述看护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采集,通过热成像摄像头采集婴幼儿的身体热图,通过具有夜视功能的视频摄像头采集婴幼儿的实时动作图像;S2:图像识别处理,分别对视频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人体部位的识别;S3:图像坐标化处理,分别将视频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采集的人体图像信息建立坐标系,并将视频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的图像坐标对应转化;S4:人体监控部位状态识别;S5:将监控的婴幼儿状态参数发送给云端服务器和/或终端显示屏。本发明的婴幼儿看护识别方法及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婴幼儿是否处于安全、舒适的健康状态,实现了自动、安全、高效的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看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婴幼儿看护识别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婴幼儿看护系统基本都是基于视频和音频的看护系统,其通过采集并存储摄像头和传声器的原始音视频数据,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传输,供客户在监控室或对应的远程客户端上持续查看婴幼儿的实时状态,并能够提供监控视屏的回放以形成前后比对。但这种监控形式仍需要人员通过摄像头或现场进行值守,难以做到对婴幼儿的实时不适提供及时反馈和持续不间断跟踪,因此目前的婴幼儿监控设备的实际监控效果并不理想,并不能做到自动、实时、持续的看护,需要配备专业看护人员才能够进行。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婴幼儿看护系统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而提供一种婴幼儿看护识别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婴幼儿看护识别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数据采集,通过热成像摄像头采集婴幼儿的身体热图,通过具有夜视功能的视频摄像头采集婴幼儿的实时动作图像;
S2:图像识别处理,分别对视频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人体部位的识别,至少识别出婴幼儿的眼睛、额头、鼻子、嘴巴、手、脚部位;
S3:图像坐标化处理,分别将视频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采集的人体图像信息建立坐标系,并将视频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的图像坐标对应转化,以适配因视频图像和热成像图像分别率不同时人体各部位的位置对应;
S4:人体监控部位状态识别,通过比较视频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采集到的相邻帧图像中各部位的坐标变化,进而识别判断婴幼儿的实时健康状态;
S5:将监控的婴幼儿状态参数发送给云端服务器和/或终端显示屏,当婴幼儿的被监控部位超出设定监控阈值时,向监护人员发出报警或提醒信号。
上述步骤S1的数据采集还包括对婴幼儿身体温度和湿度的采集。
上述步骤S1的数据采集还包括对监控室内环境质量的采集。
上述步骤S4中的婴幼儿的实时健康状态至少包括呼吸状态,眼动状态,痉挛、抽搐状态,黄疸变化趋势,尿湿排便状态,呕吐状态、身体翻转压迫状态。
上述步骤S1中的数据采集还包括通过声音采集器采集婴幼儿所处环境的音频信息。
一种采用上述看护识别方法的婴幼儿看护系统,其包括:
参数采集装置,所述参数采集装置包括具有夜视功能的用于实时采集婴幼儿体征状况的视频摄像机、用于采集人体热图的热成像摄像机、用于采集婴幼儿所处环境噪音状况的音频采集器;
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用于接收、存储并分析所述参数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网络向外传输;
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可为独立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数据处理器双向通信,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数据处理器发送的数据信号或向所述数据处理器发送执行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玄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玄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73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