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能控制水温的煮茶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7761.3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7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伍兵;汪欣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升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47100 安徽省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座 茶壶本体 茶壶 保温圈 绝缘 电路板 内部固定 隔离层 绝缘帽 侧壁 壶盖 壶嘴 电路板电性 温度传感器 安全系数 导线延伸 端部连接 自动断电 自动加热 插头 壶把手 加热棒 加热孔 体内腔 茶具 外部 | ||
本发明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能控制水温的煮茶壶,包括煮茶壶本体、壶盖和充电座,煮茶壶本体的侧壁固定设有壶嘴,煮茶壶本体远离壶嘴的侧壁固定设有壶把手,茶壶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设有隔离层,隔离层的内部固定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孔,壶盖固定设有保温圈、绝缘把和绝缘帽,保温圈固定连接绝缘把,绝缘把远离保温圈的端部固定设有绝缘帽,充电座的内部固定设有电路板,电路板电性连接有第一导线,导线延伸至充电座的外部,第一导线远离充电座的端部连接有插头,电路板上连接加热棒。本发明通过能够在达到一定的温度自动断电,待到水温度下降后,又能够自动加热,达到了多种效果并且结构简单,同时也增加了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能控制水温的煮茶壶。
背景技术
茶,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茶作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是中国传统饮品,也是世界三大软饮料之一,而且茶文化遍布世界各地。而不同的茶叶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饮用,所以使用的差距也会相应改变。煮茶,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饮茶方式。市面上的煮茶电水壶大多数只有报警装置。煮茶因此需要一种能控制水温的煮茶壶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插电后有事离开家,水沸腾后,报警装置就会一直响,不仅会产生噪声,而且不会自动断电,使电水壶破坏同时不能对茶壶进行加热。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能控制水温的煮茶壶来改善此类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能控制水温的煮茶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能控制水温的煮茶壶,包括煮茶壶本体、壶盖和充电座,所述煮茶壶本体的侧壁固定设有壶嘴,所述煮茶壶本体远离壶嘴的侧壁固定设有壶把手,所述茶壶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内部固定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孔,所述壶盖固定设有保温圈、绝缘把和绝缘帽,所述保温圈固定连接绝缘把,所述绝缘把远离保温圈的端部固定设有绝缘帽,所述充电座的内部固定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有第一导线,所述导线延伸至充电座的外部,所述第一导线远离充电座的端部连接有插头,所述电路板上连接加热棒。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加热孔与加热棒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保温圈的外壁卡接在煮茶壶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线与插头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电路图结构包括外电路与控制电路,所述外电路与控制电路包括滑动变阻器,热敏电阻,发热电阻丝、电磁继电器和第二导线,所述热敏电阻、滑动变阻器通过第二导线串联,所述第二导线绕在电磁继电器中的铁棒上,所述外电路与控制电路并联,所述外电路中电磁继电器与发热电阻丝串联,所述外电路与控制电路均与接通电源的插头串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电路板,热敏电阻和电磁继电器相互作用即能够保护电路又能对水壶进行加热。
2、通过设置该此结构简单,实用性能高并且安全系数也很高,从而对生命和财产起到重要保护作用。
本发明中,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通过能够在达到一定的温度自动断电,待到水温度下降后,又可以自动加热,达到了多种效果并且结构简单,同时也增加了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能控制水温的煮茶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能控制水温的煮茶壶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升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升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7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