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联合用药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737819.4 申请日: 2018-07-06
公开(公告)号: CN109200158B 公开(公告)日: 2021-05-28
发明(设计)人: 黄源鹏;彭阿香;林瑶琦;陈文凡;苏惠;陈婷婷;徐尚文;黄晓晴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1/445 分类号: A61K31/445;A61K36/8888;A61P25/28;A61K35/62
代理公司: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 李高峡;张娟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 联合 用药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联合用药物,它含有相同或者不同规格单位制剂的用于同时或者分别给药的化痰通窍药物组合物和多奈哌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本发明联合用药物能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痰浊阻窍证,安全性良好,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联合用药物,属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老年人多发、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超过60%的痴呆患者患有AD。根据《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5》显示,全球痴呆的患者基数大,且新发病例的增长速度快,该报告提示到2050年痴呆患者的数量预计将达1亿3150万人;此外,用于治疗痴呆、照料痴呆患者的费用巨大,据估算,2030年时全球用于治疗痴呆的费用将增至2兆美元。必须引起重视的是AD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病率亦随之迅猛增长,因AD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在美国已成为位列心脏疾病、恶性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死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速和全球化,AD已经成为影响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疾病。在我国,AD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和经济负担已远超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倘若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种疾病将强烈地冲击整个社会的经济和医疗保障系统。

目前AD的病因尚不明确,缺乏能够有效减少神经元死亡和延缓疾病进程的药物,临床上多为对症支持治疗,故AD治疗应重在未病先防。目前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AchEI)和N-乙酰,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拮抗剂。但这些药物只能有限度地减缓临床症状或在病情发展的特定阶段稳定病情,并不能达到治愈本病的临床效果。近年来,不少新研发的治疗AD的药物由于作用仅针对单靶点或单致病途径而在临床试验中未能获得成功,于是当前国际上许多学者认为,应当发展新的治疗方式,转换治疗理念,运用多靶点、多方式、多环节的治疗思路来研发新的药物。

作为天然药物的代表,中药在本病治疗方面,具有多靶点、多方式、多途径的作用特点,由于其作用广泛,不良反应小,临床运用安全有效,相对于西药有一定的优势。中药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和防治AD的作用,其机制主要体现在减少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保护并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改善神经能量代谢、调节胆碱能神经功能、减少突触损伤、调节神经突触的可塑性、改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和抑制钙超载等多个病理环节。因此,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对AD的治疗效果与其内在作用机制,对提高AD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观点认为:痴呆的发生与脏腑功能低下、气血亏虚相关,肾虚为其核心;其基本病机为年迈体衰,脏腑不足,肾精亏虚,髓减脑消,痰浊上蒙,闭阻神窍;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临床以虚实夹杂证者多见。痰浊阻窍证在AD众多中医证型中属常见,然针对此证的临床研究却少见,临床研究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联合用药物。

本发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胆南星3-9份、地龙5-15份、肉苁蓉5-15份、黄芪5-15份、茯苓5-15份、石菖蒲3-9份、远志3-9份、陈皮1-5份、乌梅0.5-2份、甘草1-5份、制半夏3-8份。

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胆南星6份、地龙10份、肉苁蓉10份、黄芪10份、茯苓10份、石菖蒲6份、远志6份、陈皮3份、乌梅1份、甘草3份、制半夏5份。

其中,它是由所述原料药的原生药材粉、或原料药的水或/和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78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