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脉搏波速法的腕表式血压监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7883.2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0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梁波;叶学松;任显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1 | 分类号: | A61B5/021;A61B5/024;A61B5/00;A61B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黄芳 |
地址: | 277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搏波 音口 采样组件 腕表式 血压监测装置 麦克风 拾音模块 钟形罩 心脏 腕带 连续监测 血压监测 手腕处 体积小 便携 连通 手腕 血压 更新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脉搏波速法的腕表式血压监测装置,包括腕带,腕带设有心脏处脉搏波采样组件和手腕处脉搏波采样组件;心脏处脉搏波采样组件包括钟形罩和拾音模块,拾音模块包括麦克风,钟形罩具有第一听音口和第二听音口,第一听音口和第二听音口连通,麦克风位于第二听音口内部。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脉搏波速法的腕表式血压监测方法。本发明能够连续监测手腕和心脏处的脉搏波速,每秒可以更新血压值,体积小,更加便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基于脉搏波速法的腕表式血压监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健观念日益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血压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参数,血压的正常与否能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已达两亿,并且每年都以300万以上的速度在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层也逐渐年轻化,关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我国一个热门的话题。高血压不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更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祸首,所以血压的测量对预防此类疾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全球特别是我国市场来说,血压计的需求量是十分庞大的。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子血压计的生产基地,也是国际最大的电子血压计消费市场,市场上销售的便携式电子血压计均采用示波法来进行血压测量,由于其测试原理导致该种血压计存在体积大,无法连续得到血压值、测试过程复杂等弊端,所以研究出一款便携、方便使用、可连续测量血压值的血压计,将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当前使用的便携式血压计由于该种测量原理导致测量辅助结构必须有气泵、气管、泄气阀、袖带等部分,并且这几部分体积都比较大,所以做出来的血压计体积都比较大。而且,市面上的血压计使用过程中首先要将血压计和袖带取出并将气管连接起来,然后将袖带绑于被测者上臂或者手腕处(该过程有时一个人都很难完成的),接着再按下按键等待血压计对袖带充放气,得到血压值并显示。当血压计测量时通过气泵对袖带进行充气需要较大的电量才能完成一次测量,并且气泵运行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震动影响被测者的使用体验。
现有的利用脉搏波速法监测血压的装置,采用在胸口贴电极的方式进行测量,这种方式在测量血压的时候,必须将电极贴于被测者胸口,不仅监测不方便,而且监测时间长,难以连续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脉搏波速法的腕表式血压监测装置及方法,能够连续监测手腕和心脏处的脉搏波速,每秒可以更新血压值,体积小,更加便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脉搏波速法的腕表式血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腕带,腕带设有心脏处脉搏波采样组件和手腕处脉搏波采样组件;心脏处脉搏波采样组件包括钟形罩和拾音模块,拾音模块包括麦克风,钟形罩具有第一听音口和第二听音口,第一听音口和第二听音口连通,麦克风位于第二听音口内部。优选的,第一听音口的面积大于第二听音口的面积。
作为优选的方案,拾音模块还包括麦克风膜片,麦克风膜片位于麦克风与第二听音口之间。
作为优选的方案,拾音模块还包括放大器和滤波器。
作为优选的方案,手腕处脉搏波采样组件包括反射式光电脉搏波传感器、脉搏波信号滤波电路和脉搏波信号放大电路。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采用蓝牙、WIFI、GPRS、3G、4G或5G的通信方式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或者采用通过数据线连接移动终端数据接口的方式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测量结果发送到移动终端上用于健康数据的分析和监护人对使用者健康情况的实时查看。移动终端可为手机、电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7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