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饲料高密度压缩成型机及其液压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8026.4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1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马斌;韩少平;贺成柱;侯力轩;汪孝林;张子龙;焦盼德;韩登智;张官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15/02 | 分类号: | A01F15/02;A01F15/08;A01F15/00;F15B11/024;F15B11/17;F15B13/0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代理有限公司 62100 | 代理人: | 孙惠娜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饲料 高密度 压缩 成型 及其 液压 控制系统 | ||
1.一种秸秆饲料高密度压缩成型机,包括集供装置(1)、切割分流装置(2)、输送装置(3)、初成型装置(4)、预压装置(5)、主压装置(6)和堆垛装置(7);
所述切割分流装置(2)包括切割腔(2-1)、推进机构(2-2)、切刀和分流机构(2-4),切割腔(2-1)的一端设置推进机构(2-2),另一端设置分流机构(2-4),分流机构(2-4)的末端与输送装置(3)相连,切割腔(2-1)的侧面设置切割腔入料口(2-5)与集供装置(1)的尾端相接,切割腔(2-1)内还设有切刀,切刀的两端分别与切割腔(2-1)的顶面和底面连接,切刀的刀刃朝向推进机构(2-2);
所述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与初成型装置(4)的初成型喂料口(4-1)相接,初成型装置(4)的草捆出料口(4-2)与预压装置(5)的预压腔入料口(5-1)相连通;
所述主压装置(6)包括压缩腔、主压机构(6-1)、推压机构(6-2)和闸板机构(6-3);压缩腔包括初压腔(6-4)和成型腔(6-5),初压腔(6-4)的一侧设置主压机构(6-1),另一侧和成型腔(6-5)相通,初压腔(6-4)的开口端与预压装置(5)的预压腔出料口(5-2)相连通;成型腔(6-5)的一端设置推压机构(6-2),另一端设置成型腔出料口(6-6),成型腔(6-5)和成型腔出料口(6-6)之间设置闸板机构(6-3)用于隔离成型腔(6-5)和成型腔出料口(6-6);
所述成型腔出料口(6-6)的末端设置堆垛装置(7),所述预压装置(5)包括预压腔(5-3)和预压机构(5-4),预压腔(5-3)的一端设置预压腔出料口(5-2),另一端设置预压机构(5-4),预压腔(5-3)的一侧设置与草捆出料口(4-2)连通的预压腔入料口(5-1),所述初成型装置(4)包括集料仓(4-3)和设置在集料仓(4-3)底部的初成型腔(4-4),集料仓(4-3)的底部和初成型腔(4-4)的顶部贯通,初成型腔(4-4)的一端设置初压机构(4-5),另一端设置草捆出料口(4-2),所述堆垛装置(7)包括称重升降机构(7-1)、堆垛推入机构(7-2)、堆垛推出机构(7-3)、夹包机构(7-4)和堆垛平台(7-5);称重升降机构(7-1)设置于成型腔出料口(6-6)的末端,包括抬升架(7-6)和设置在抬升架(7-6)上的抬升板(7-7),抬升板(7-7)上设有称重机构;堆垛推入机构(7-2)设置于成型腔出料口(6-6)下方;称重升降机构(7-1)远离成型腔出料口(6-6)的一侧设置夹包机构(7-4),夹包机构(7-4)包括升降机构(7-8)和升降机构(7-8)上设置的伸缩拨叉(7-9),夹包机构(7-4)的底部设置堆垛推出机构(7-2)和堆垛平台(7-5),所述集供装置(1)包括集供平台(1-1)和集供平台(1-1)上设置的龙门推架(1-2),龙门推架(1-2)的两端分别设置滑行机构(1-3)与集供平台(1-1)的两侧连接,龙门推架(1-2)上设置拨叉(1-4),所述输送装置(3)包括捡拾皮带输送机(3-1)和提升皮带输送机(3-2),捡拾皮带输送机(3-1)的一端与分流机构(2-4)连接,并设置水分测量机构(3-3),捡拾皮带输送机(3-1)的另一端设置喷水机构(3-4),捡拾皮带输送机(3-1)的输出端设置于提升皮带输送机(3-2)的上方,提升皮带输送机(3-2)的输出端穿设于初成型喂料口(4-1)内,所述分流机构(2-4)包括底板(2-6)和设置在底板(2-6)上的护板(2-7)和挡板(2-8),底板(2-6)与切割腔(2-1)的底面相连,护板(2-7)分别设置于切割腔(2-1)侧壁的尾端,护板(2-7)与切割腔(2-1)侧壁之间的角度小于180°;挡板(2-8)垂直设置于底板(2-6)上,至少均匀设置3块,所述切刀至少设置两个,切刀垂直于切割腔(2-1)的底面;所述切割腔(2-1)的顶面还设有束型机构(2-9)用于向下压实草捆,所述推进机构(2-2)、主压机构(6-1)、推压机构(6-2)、预压机构(5-4)、初压机构(4-5)、堆垛推入机构(7-2)和堆垛推出机构(7-3)均包括机架和机架上设置的油缸或油缸组,油缸的端部设置推块,所述初压机构(4-5)的初压推块(4-6)的顶面不小于集料仓(4-3)的底部面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液压控制阀块(8)、第二液压控制阀块(9)、第三液压控制阀块(10)、供油泵站(12)、回油部分(13),所述供油泵站(12)、回油部分(13)均与油箱(14)连接;
所述第一液压控制阀块(8)上设置有油口P1、油口T1、油口A1、油口B1、油口A2、油口B2、油口A3、油口B4,所述第一液压控制阀块(8)包括电磁换向阀Ⅰ(8-1)、双向节流阀Ⅰ(8-2)、电磁换向阀Ⅱ(8-3)、电磁换向阀Ⅲ(8-4)、双向节流阀Ⅱ(8-5),所述电磁换向阀Ⅰ(8-1)的出油口与双向节流阀Ⅰ(8-2)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双向节流阀Ⅰ(8-2)的回油口与所述电磁换向阀Ⅰ(8-1)的入油口连接,所述双向节流阀Ⅰ(8-2)的出油口通过所述油口A1与液压马达(1-7)的进口油连接,所述液压马达(1-7)的出油口通过油口B1所述与所述双向节流阀Ⅰ(8-2)的入油口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Ⅰ(8-1)的进油口与所述油口P1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Ⅰ(8-1)的回油口与所述油口T1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Ⅱ(8-3)的进油口与所述油口P1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Ⅱ(8-3)的出油口通过油口A2与所述推进机构(2-2)的油缸进油口连接,所述推进机构(2-2)的油缸出油口通过油口B2与所述电磁换向阀Ⅱ(8-3)的入油口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Ⅱ(8-3)的回油口与所述油口T1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Ⅲ(8-4)的进油口与所述油口P1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Ⅲ(8-4)的出油口与双向节流阀Ⅱ(8-5)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双向节流阀Ⅱ(8-5)的出油口通过油口A3与所述束型机构(2-9)的油缸进油口连接,所述束型机构(2-9)的油缸出油口通过油口B4与所述双向节流阀Ⅱ(8-5)的入油口连接,所述双向节流阀Ⅱ(8-5)的回油口与所述电磁换向阀Ⅲ(8-4)的入油口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Ⅲ(8-4)的回油口与所述油口T1连接,所述油口P1与供油泵站(12)连接,所述油口T1与回油部分(13)连接;
所述第二液压控制阀块(9)具有油口P2和油口T2,所述第二液压控制阀块(9)包括三组控制子系统,所述三组控制子系统分别与所述初压机构(4-5)的油缸、预压机构(5-4)的油缸和主压机构(6-1)的油缸连接,所述三组控制子系统均包括盖板式插装阀Ⅰ(9-1)、盖板式插装阀Ⅱ(9-2)、盖板式插装阀Ⅲ(9-3)、盖板式插装阀Ⅳ(9-4),所述盖板式插装阀Ⅰ(9-1)、盖板式插装阀Ⅱ(9-2)均由二通插装阀、电磁换向阀及梭阀相互配合连接组成,所述盖板式插装阀Ⅲ(9-3)由二通插装阀、电磁换向阀、溢流阀及节流阀相互配合连接组成,所述盖板式插装阀Ⅳ(9-4)由通插装阀、电磁换向阀及两个溢流阀相互配合连接组成,所述三组控制子系统中的第一控制子系统的盖板式插装阀Ⅰ(9-1)和盖板式插装阀Ⅱ(9-2)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油口P2连接,所述盖板式插装阀Ⅰ(9-1)的出油口与所述初压机构(4-5)的油缸进口连接,所述初压机构(4-5)的油缸进口还与所述盖板式插装阀Ⅲ(9-3)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初压机构(4-5)的油缸出口依次与所述盖板式插装阀Ⅱ(9-2)的出油口和所述盖板式插装阀Ⅳ(9-4)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盖板式插装阀Ⅳ(9-4)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口T2连接,其他两组控制子系统分别与预压机构(5-4)的油缸和主压机构(6-1)的油缸的连接关系与所述第一控制子系统与所述初压机构(4-5)的油缸连接关系相同,所述油口P2与供油泵站(12)连接,所述油口T2与回油部分(13)连接;
所述第三液压控制阀块(10)具有油口 P3和油口T3,所述第三液压控制阀块(10)包括电磁换向阀Ⅳ(10-1)、液控单向阀Ⅰ(10-2)、电磁换向阀Ⅴ(10-3)、液控单向阀Ⅱ(10-4),所述油口P3分别与电磁换向阀Ⅳ(10-1)和电磁换向阀Ⅴ(10-3)的进油口与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Ⅳ(10-1)的出油口与液控单向阀Ⅰ(10-2)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Ⅰ(10-2)的出油口与闸板油缸(6-8)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闸板油缸(6-8)的出油口与所述液控单向阀Ⅰ(10-2)的入油口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Ⅰ(10-2)的回油口与所述电磁换向阀Ⅳ(10-1)的入油口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Ⅳ(10-1)的回油口与油口T3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Ⅴ(10-3)的出油口与液控单向阀Ⅱ(10-4)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Ⅱ(10-4)的出油口与推压机构(6-2)油缸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推压机构(6-2)油缸的出油口与所述液控单向阀Ⅱ(10-4)的入油口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Ⅱ(10-4)的回油口与所述电磁换向阀Ⅴ(10-3)的入油口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Ⅴ(10-3)的回油口与油口T3连接,所述油口P3与供油泵站(12)连接,所述油口T3与回油部分(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饲料高密度压缩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泵站(12)包括第一油泵子站、第二油泵子站和第三油泵子站;
所述第一油泵子站包括恒功率泵(12-11),所述恒功率泵(12-11)的进油口与所述油箱(14)连接,所述恒功率泵(12-11)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口P1连接;
所述第二油泵子站包括定量泵Ⅰ(12-1)、双出轴电机Ⅰ(12-2)、恒功率泵Ⅰ(12-3)、电磁溢流阀Ⅰ(12-4)、电磁溢流阀Ⅱ(12-5),所述定量泵Ⅰ(12-1)、恒功率泵Ⅰ(12-3)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油箱(14)连接,所述定量泵Ⅰ(12-1)、恒功率泵Ⅰ(12-3)的动力输入端均与双出轴电机Ⅰ(12-2)配合连接,所述定量泵Ⅰ(12-1)的出油口与电磁溢流阀Ⅰ(12-4)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电磁溢流阀Ⅰ(12-4)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口P2连接,所述恒功率泵Ⅰ(12-3)的出油口与电磁溢流阀Ⅱ(12-5)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电磁溢流阀Ⅱ(12-5)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口P2连接;
所述第三油泵子站包括定量泵Ⅱ(12-6)、双出轴电机Ⅱ(12-7)、恒功率泵Ⅱ(12-8)、电磁溢流阀Ⅲ(12-9)、电磁溢流阀Ⅳ(12-10),所述定量泵Ⅱ(12-6)、恒功率泵Ⅱ(12-8)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油箱(14)连接,所述定量泵Ⅱ(12-6)、恒功率泵Ⅱ(12-8)的动力输入端均与双出轴电机Ⅱ(12-7)配合连接,所述定量泵Ⅱ(12-6)的出油口与电磁溢流阀Ⅲ(12-9)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电磁溢流阀Ⅲ(12-9)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口P3连接,所述恒功率泵Ⅱ(12-8)的出油口与电磁溢流阀Ⅳ(12-10)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电磁溢流阀Ⅳ(12-10)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口P3连接;
所述回油部分(13)包括回油过滤器Ⅰ(13-1)、回油过滤器Ⅱ(13-2),所述回油过滤器Ⅰ(13-1)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油口T1、油口T2、油口T3和电磁溢流阀Ⅰ(12-4)、电磁溢流阀Ⅱ(12-5)、电磁溢流阀Ⅲ(12-9)、电磁溢流阀Ⅳ(12-10)的回油口连接,所述回油过滤器Ⅰ(13-1)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14)连接,所述回油过滤器Ⅱ(13-2)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油口T1、油口T2、油口T3和电磁溢流阀Ⅰ(12-4)、电磁溢流阀Ⅱ(12-5)、电磁溢流阀Ⅲ(12-9)、电磁溢流阀Ⅳ(12-10)的回油口连接,所述回油过滤器Ⅱ(13-2)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14)连接,所述油箱(14)上还设置有独立循环冷却系统(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80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收获机用的多功能风力排杂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秸秆循环压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