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谷型磷石膏库的安全、环保堆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8235.9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7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程;房定旺;杨永生;毛权生;张雷;余克林;张强;李彩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31/0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谷 石膏 安全 环保 方法 | ||
1.一种山谷型磷石膏库的安全、环保堆排方法,利用山谷谷口、采用下游法堆筑磷石膏坝(2),在磷石膏坝(2)的坝顶前设置放浆管(3),磷石膏渣浆通过放浆管(3)在磷石膏坝(2)的坝顶向库内分散均匀排放,其特征在于:在磷石膏库内设置螺旋线状隔坝,所述的螺旋线状隔坝是由最小干滩隔坝(8)、调洪干滩隔坝(8′)连接构成,最小干滩隔坝(8)离磷石膏坝(2)的坝前、山体岸坡(10)按照设定的最小干滩(6)宽度自山体岸坡(10)的左岸或右岸一侧向库内环绕一周,所述的调洪干滩隔坝(8′)自最小干滩隔坝(8)终点开始离最小干滩隔坝(8)按照设定的调洪干滩(7)宽度向库内再环绕0.45~0.0.55周;磷石膏渣浆自放浆管(3)排出后,在最小干滩隔坝(8)、调洪干滩隔坝(8′)连接构成的螺旋线状隔坝的引导和控制下,形成螺旋状冲积滩面,最小干滩隔坝(8)与磷石膏坝(2)、山体岸坡(10)之间的冲积滩面为最小干滩(6),最小干滩隔坝(8)与调洪干滩隔坝(8′)之间的冲积滩面为调洪干滩(7),最小干滩(6)和调洪干滩(7)之间形成安全调洪的高差,在螺旋线状隔坝的中央形成库内澄清水域(5),磷石膏渣浆中的水最终汇集于库内澄清水域(5)内;所述的最小干滩(6)和调洪干滩(7)的平均坡度为0.26%~0.42%之间,根据磷石膏渣浆的浓度、排放量、平均粒径和磷石膏库所在的山谷地形综合确定,当山谷为上缓、下陡时,所述的最小干滩(6)的平均坡度比调洪干滩(7)的平均坡度的绝对值要小0.04%~0.1%;当山谷为上陡、下缓时,所述的最小干滩(6)的平均坡度比调洪干滩(7)的平均坡度的绝对值要大0.04%~0.1%;在填筑螺旋线状隔坝时,顺螺旋线状隔坝开挖沟槽,以加速沟槽四周磷石膏滩面的固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磷石膏库的安全、环保堆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磷石膏坝(2)的下游设置调节回水池(1),库内澄清水域(5)通过防排洪设施(4)与调节回水池(1)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山谷型磷石膏库的安全、环保堆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磷石膏库库内四周形成的磷石膏沉积滩岸坡上,采用HDPE土工膜分段铺设、向上延伸形成防渗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82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