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CT球管的金属陶瓷管壳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9705.3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8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同伟;主海文;马幼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健康力(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9/24 | 分类号: | H01J9/24;H01J35/16;C22C1/05;C22C29/06;C22C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ct 金属陶瓷 管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用于CT球管的金属陶瓷管壳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颗粒尺寸3.0‑3.5μm的TiC粉、45‑60nm的TiN粉、2.5‑4.0μm的Ni粉、2.5‑4.0μm的Fe粉、1.5‑2.2μm的Mo粉、3.0‑3.5μm的C粉、2.0‑2.8μm的Ce2O3粉、2.0‑2.8μm的Cr3C2粉和50‑80nm的W粉配制合金粉末,并在合金粉末中加入适量多壁碳纳米管,经烧结成型后获得的金属陶瓷管壳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优异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CT球管管壳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用于CT球管的金属陶瓷管壳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CT球管是医用CT产生x射线的重要且昂贵的耗材,其性能直接影响CT成像的质量,也影响CT机的使用费用,高热容量的CT球管是高性能CT的必备部件。为了提高CT球管性能,中国专利CN 2462856公告了一种可同时发射中心线相互平行的多个等质等量锥形有用X线束的多焦点旋转阳极CT球管,由高度真空的管壳内的阴极及与之对应的可高速旋转的阳极构成,其特征是阴极有n组灯丝沿一个方向排列,阳极靶体呈圆柱体状,靶面有与n组灯丝相对应的n个焦点面,靶体两端各有一转子,阳极旋转轴方向与n组灯丝排列方向平行。中国发明专利CN 101859677公开了一种外转子结构的CT球管,包括球管壳体(1),所述球管壳体(1)内部两端分别设有阴极(2)、阳极靶(3),所述外转子结构的CT球管还包括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定子(4)、转子(5)、固定轴(6),所述转子(5)与所述阳极靶(3)连接,所述定子(4)设置在所述球管壳体(1)的外部并与所述转子(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转子(5)套在所述固定轴(6)外部,所述转子(5)与所述固定轴(6)之间设有若干滚珠(7),所述转子(5)通过所述滚珠(7)与所述固定轴(6)可转动配合。所述转子(5)与所述固定轴(6)之间设有若干轴承(8),所述转子(5)通过所述轴承(8)与所述固定轴(6)可转动配合。所述转子(5)与所述固定轴(6)之间设有两个轴承(8)。中国专利CN 203118900还公告了一种旋转阳极CT球管,包括:球管管芯,其为真空密封装置,包括金属球管壳体,连接于所述球管壳体内的阳极靶(3),以及位于所述球管壳体内且与所述阳极靶(3)位置相对应的阴极(4);球管支座(12),其上设置冷却油入口及冷却油出口,所述球管管芯容放在所述球管支座(12)内部空腔内;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球管壳体及连接在所述球管壳体上的阳极靶(3)转动;阴极静止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阴极(4)上的第一磁铁(D及与所述第一磁铁(5)位置对应且连接在所述球管支座(12)上的第二磁铁(6)。该实用新型所述CT球管的阳极散热效果好,CT球管寿命长,旋转速度高。中国发明专利CN 105405731还公开了一种采用金属-陶瓷封接的CT球管,所述CT球管主要包括管壳,连接于所述管壳内的旋转阳极靶以及位于所述管壳内且与所述旋转阳极靶位置相对应的阴极;其中,旋转阳极靶通过轴承与管壳连接;所述管壳包括陶瓷段和金属段;陶瓷段主要起绝缘作用,分为阴极陶瓷段和阳极陶瓷段;阴极陶瓷段为带中心孔的圆柱形结构,其两端分别加工有环形凹槽,位于金属段内的一端环形凹槽的槽深小于位于金属段外的一端环形凹槽的槽深,且位于金属段外一端环形凹槽内侧的端面低于外侧的端面。所述CT球管采用金属-陶瓷封接,相较于金属-玻璃封接更牢固,气密性更好,并且与玻璃相比,氧化铝陶瓷的导热率高,承温高,吸热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健康力(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健康力(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97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