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模式切换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41492.8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9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康一;师延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26;H04W36/30;H04W52/02;H04W8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凤伟;吴敏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模式 切换 方法 用户 终端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一种网络模式切换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当前的网络状态信息及UE当前的状态信息;基于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满足对应的网络模式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网络模式之间的切换包括:NB‑IoT模式与其它网络模式的切换,或eMTC模式与其它网络模式的切换;当满足对应的网络模式切换条件时,切换所述UE的网络模式,并使得所述UE驻留至切换后的网络模式的网络。应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得多模终端既受益于NB‑IoT或eMTC的低功耗、广覆盖的特性,又受益于其它网络的高数据率、低时延的特性,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为2017年8月3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776478.7、发明名称为“网络模式切换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模式切换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愈发普及。为加快物联网技术的发展,3GPP在R13版本中,推出了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eMTC)以及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技术。
在3GPP的R13版本中引入的eMTC及NB-IoT技术仅支持窄带数据传输,因此,支持eMTC或者NB-IoT技术的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可称为窄带终端。eMTC及NB-IoT技术聚焦低功耗、广覆盖,并适用增强的寻呼周期(entend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eDRX)。
但是现有的多模终端,无法既受益于NB-IoT或eMTC的低功耗、广覆盖的特性,又受益于其它网络的高数据率、低时延的特性,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得多模终端既受益于NB-IoT或eMTC的低功耗、广覆盖的特性,又受益于其它网络的高数据率、低时延的特性,提高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模式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当前的网络状态信息及UE当前的状态信息;基于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满足对应的网络模式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网络模式之间的切换包括:NB-IoT模式与其它网络模式的切换,或eMTC模式与其它网络模式的切换;当满足对应的网络模式切换条件时,切换所述UE的网络模式,并使得所述UE驻留至切换后的网络模式的网络。
可选地,所述当满足对应的网络模式切换条件时,切换所述UE的网络模式,包括:当所述UE驻留在NB-IoT模式或eMTC模式之外其它网络模式的网络,且满足第一切换条件时,将所述UE的网络模式切换至NB-IoT模式或eMTC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第一预设时长内无法检测到NB-IoT模式及eMTC模式之外其它网络模式的无线信号;所述UE无法驻留到NB-IoT模式及eMTC模式之外其它网络模式的网络;所述UE所驻留的网络只能提供紧急呼叫业务;所述UE的当前状态信息满足省电模式进入条件或飞行模式进入条件。
可选地,所述省电模式进入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所述UE的电池剩余电量或者剩余电量百分比低于相应的预设值;所述UE上预设的省电模式选择按键被选中。
可选地,所述当满足对应的网络模式切换条件时,切换所述UE的网络模式,包括:当所述UE驻留在NB-IoT模式之外的其它网络模式的网络,且所述UE当前的业务因链路失败中断时,基于预先获取到的NB-IoT小区的系统消息,将所述UE的网络模式切换至NB-IoT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14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