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提高水力稳定性的凹槽式喇叭状防振结构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2017.2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1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蒋红樱;颜红勤;赵一晗;陈学东;成立;焦伟轩;沈颖;孙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春光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振装置 椭圆曲面 进水池 喇叭管 喇叭状 母线 曲率 水力稳定性 防振结构 圆弧曲面 凹槽式 喇叭口 水泵 切线 均匀设置 均匀度 入流角 上底面 椭圆 侧壁 相切 垂直 贯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提高水力稳定性的凹槽式喇叭状防振结构及其方法,包括进水池、水泵,水泵上的喇叭管伸于进水池内,且喇叭管置于进水池内的一端设有喇叭口;所述进水池内设有防振装置,且防振装置置于喇叭口正下方;所述防振装置为喇叭状,防振装置的上半部分为椭圆曲面,椭圆曲面母线顶端点切线与防振装置上底面垂直;防振装置下半部分为圆弧曲面,圆弧曲面的曲率大于椭圆曲面的曲率,圆弧曲面母线与椭圆曲面母线交点相切;所述防振装置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贯穿椭圆曲面、圆弧曲面的凹槽。通过本发明,不仅可以明显消除喇叭管下方附底涡的产生,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水流转向的作用,实现水流入流角较优,流速均匀度较好的入流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提高水力稳定性的凹槽式喇叭状防振结构及其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插口可调节的刀具架。
背景技术
进水池是中、小型立式轴流泵站中最常见的构筑物。进水池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或者出现漩涡,不仅会显著降低水泵的能量性能和汽蚀性能,而且还可能导致水泵机组的振动,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只有具备良好的进水条件才能保证水泵安全高效运行。在具体工程设计中,为获得更好的水泵入流条件,同时消除喇叭口下方附底涡的出现,经常在喇叭口加设导流锥、十字板等。
为改善进水池流态,目前已有专利涉及相关措施:授权发明专利CN20152013402在封闭式进水池设置一种新型ω后壁能有效解决封闭式进水池后壁出现死水区问题,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进水池后壁附近不良流态,但是不能改善喇叭口下方不良流态以及减小水泵水力振动。授权发明专利CN201610060303在进水池中设置一种新型水泵梁,能够有效改善水泵梁周围流态,防漩涡发生,提高泵站效率,但是这种措施仅针对由进水池内不良流态,以及消除水泵梁周围的漩涡,对于喇叭管下方流态和涡带改善不明显。现有专利提出许多工程措施改善进水前池的流态以改善进水池的进水条件,对于喇叭管下方不良流态和以及水泵处水力脉动涉及较少。而且目前主要通过改变水泵参数或者外加措施改善压力脉动,对于通过对进水池内外加工程措施提高水泵入流均匀度以及改善入流角,从而减小水泵振动基本无涉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提高水力稳定性的凹槽式喇叭状防振结构及其方法,在有效消除喇叭管下方附底涡同时能够减少水力损失,更好地起到导流作用,改善水泵入流角及流速均匀度,减小水泵处压力脉动,提高泵站运行稳定性和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提高水力稳定性的凹槽式喇叭状防振结构,包括进水池、水泵,水泵上的喇叭管伸于进水池内,且喇叭管置于进水池内的一端设有喇叭口;
其特征是:所述进水池内设有防振装置,且防振装置置于喇叭口正下方;所述防振装置为喇叭状,防振装置的上半部分为椭圆曲面,椭圆曲面母线顶端点切线与防振装置上底面垂直;防振装置下半部分为圆弧曲面,圆弧曲面的曲率大于椭圆曲面的曲率,圆弧曲面母线与椭圆曲面母线交点相切;所述防振装置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贯穿椭圆曲面、圆弧曲面的凹槽。
所述凹槽个数为6~8个。
所述防振装置与进水池底板同时浇筑或提前预制。
所述防振装置中,防振装置的高为喇叭口直径的0.54 ~0.72倍;防振装置的上底面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0.15~0.35倍;防振装置的下底面为喇叭口直径的0.8~1.2 倍;椭圆曲面的椭圆曲面母线方程为:,其中a=,b=,D为喇叭口的直径;圆弧曲面的圆弧曲面母线半径为喇叭口直径的0.40~0.50倍;凹槽的宽度为喇叭口直径的,凹槽的槽深与凹槽的宽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20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