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灌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2177.7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7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雷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雷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A01G25/02;A01G25/1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徐俊杰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水通道 抽水泵 蓄水渠 稻田 田埂 田地 稻田灌溉 蓄水装置 出水口 池塘 灌溉 工作效率 控制平台 外侧设置 过滤网 纵横交错 分割 延伸 | ||
1.一种稻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装置(2)和控制平台,所述蓄水装置(2)包括第一输水通道(21)、抽水泵(22)、蓄水渠(23)和第二输水通道(24),抽水泵(22)设置在池塘(1)中,所述抽水泵(22)通过第一输水通道(21)连接在蓄水渠(23)上,抽水泵(22)设置有电磁阀,蓄水渠(23)设置有多个,设置在稻田旁边,每个蓄水渠(23)都设置有单独的第一输水通道(21)和抽水泵(22),蓄水渠(23)通过第二输水通道(24)连接在稻田(3)上;所述稻田(3)包括田地(31)和田埂(32),所述田埂(32)纵横交错,将稻田(3)分割成多个面积相近的田地(31),田埂(32)中设置有第三输水通道(321),第三输水通道(321)设置有多个出水口(324),出水口(324)延伸至稻田(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水通道(321)呈半圆形,第三输水通道(321)由混凝土(3211)浇筑而成,第三输水通道(321)被土壤掩埋形成土壤层(322),在土壤层(322)中设置有土壤湿度传感器(323),第三输水通道(321)底部设置的出水口(324)中安装有电磁控制阀门(3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渠(23)呈长条状,在蓄水渠(23)上安装有水位监视器(231),同一条蓄水渠(23)上安装有多个水位监视器(231),水位监视器(231)均匀分布在蓄水渠(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水通道(321)上的出水口(324)在同一块田地(31)中设置有多个,同一条田埂(32)上的土壤湿度传感器(323)在同一块田地(31)中设置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池塘(1)在抽水泵(22)外侧设置有过滤网(11),过滤网(11)被方形支架撑起,过滤网(11)附在方形支架上,抽水泵(22)放置在方形支架中,(11)过滤网的过滤孔孔径大小为1~1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22)的电磁阀、土壤湿度传感器(323)、水位监视器(231)以及电磁控制阀门(352)均通过电性连接方式连接在控制平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灌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操作步骤包括:
S1:控制平台打开抽水泵(22)的电磁阀,抽水泵(22)将池塘(1)中的水抽到蓄水渠(23)中,使得蓄水渠(23)中的水面高度高于田地(31)的高度;
S2:控制平台接着打开电磁控制阀门(325),蓄水渠(24)中的水经由第二输水通道(24)、第三输水通道(321)、出水口(324)流到田地(31)中;
S3:蓄水渠(23)中安装的水位监视器(231)实时监控蓄水渠(23)中的水面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平台,当水面高于某一值时,控制平台关闭抽水泵(22),当水面低于某一值时,控制平台打开抽水泵(22);
S4:田埂(32)土壤层(322)中安装的土壤湿度传感器(323),实时监控田地(31)中的土壤湿度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平台,当湿度大于某一值时,控制平台关闭出水口(324)处的电磁控制阀门(325),当湿度小于某一值时,控制平台打开出水口(324)处的电磁控制阀门(3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雷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雷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217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作物无土栽培用基质袋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高架桥下雨水浇灌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