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热陶瓷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3599.6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5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程华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连森裕腾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35/80;C04B35/01;C04B35/622;C09K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基材料 储热 制备 机械性能 吸热 能量转换效率 高温稳定性 碳酸钙 材料内部 导热性能 多孔结构 工业应用 陶瓷基质 原料组成 烧结 氮化硅 高导热 热性能 碳化硅 碳酸钾 碳酸钠 碳酸锂 碳纤维 氧化铍 重量份 石墨 超微 放热 配比 掺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热陶瓷基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陶瓷基质、碳酸钙、碳酸锂、碳酸钾、碳酸钠、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铍、高导热碳纤维、掺杂石墨。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储热陶瓷基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储热陶瓷基材料选用及配比科学合理,烧结出的材料内部具有超微多孔结构,材料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均满足工业应用需求,且具有高温稳定性强、毒性小、腐蚀性小等优点,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导热性能更高,吸热放热速度更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基材料,具体是一种储热陶瓷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环保是能源利用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潜热储存能量是一种新型的节能技术。储热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并在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时,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从而达到控制周围环境温度和节能的目的。它在太阳能利用、热能回收、空调制冷、建筑节能、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的储热材料普遍存在导热性能差的缺点,因此制成的相变储热部件由于导热性差,无法充分发挥储热材料的储热功能。其次,储热材料发生固一液相变时,会导致泄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热陶瓷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热陶瓷基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陶瓷基质10~15份、碳酸钙20~28份、碳酸锂20~30份、碳酸钾20~30份、碳酸钠30~40份、氮化硅10~16份、碳化硅13~18份、氧化铍6~10份、高导热碳纤维1~2份、掺杂石墨1~2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热陶瓷基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陶瓷基质12份、碳酸钙25份、碳酸锂25份、碳酸钾25份、碳酸钠35份、氮化硅14份、碳化硅16份、氧化铍8份、高导热碳纤维1.5份、掺杂石墨1.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掺杂石墨为氮掺杂石墨、硼掺杂石墨中的一种。
所述储热陶瓷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陶瓷基质10~15份、碳酸钙20~28份、碳酸锂20~30份、碳酸钾20~30份、碳酸钠30~40份、氮化硅10~16份、碳化硅13~18份混合,进行研磨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2)将高导热碳纤维1~2份、掺杂石墨1~2份在500~600℃惰性气体中加热15min,然后加入到上述混合物A中,通过研磨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B;
3)按照质量比混合物B:无水乙醇:氧化铍=1:0.11~0.14:0.05~0.10,向混合物B中加入无水乙醇和氧化铍,混合球磨2~3h,过200目筛,得到料浆;
4)浆料加入到烧结模具中,加压成型,烘干后进行高温烧结,烧结温度1020~1150℃,烧结时间4~5h,烧结完成后,保温20~30min,自然冷却,得到储热陶瓷基材料。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的所述混合物A和步骤2)中的所述混合物B的粒径均在400~500目之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的所述加压的条件为:压力2.4~2.8MPa,加压时间2~2.5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的储热陶瓷基材料选用及配比科学合理,烧结出的材料内部具有超微多孔结构,材料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均满足工业应用需求,且具有高温稳定性强、毒性小、腐蚀性小等优点,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导热性能更高,吸热放热速度更快。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连森裕腾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连森裕腾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35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