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4130.4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6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业;颜廷祥;乔春江;伍丽蓉;张岩;常培清;田福生;边千玲;吕晓石;喻乐;侯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车 环线 重载铁路 装车站 装车漏斗 重车 线段 车辆周转 调车作业 能力确定 运输能力 直线连接 空车线 漏斗仓 直线段 重车线 空车 匹配 车站 停留 铁路 环节 | ||
1.一种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包括空车到发线、重车到发线、装车漏斗仓直线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车环线,所述装车环线形状为一条先环后直的平面基本结构,即环线连接空车线,直线连接重车线,装车环线曲线半径通过概略公式R=D2/8C计算确定,其中:
R—装车环线曲线半径(m);
D—机车车辆轴距(m);
C—机车车辆转向架的偏移量(m);
所述到发线数量M由下列简明公式确定:
M=T作×1.2/t间,其中:
M—到发线数量;
T作—到发列车有效作业时间(min);
t间—到发列车间隔时间(min),t间=(1440-t固)/N;
t固—到发列车固定作业时间(min);
N—到发列车数量(列);
1.2—到发列不均衡车系数;
所述装车环线数量根据装车站需要的货运量和漏斗仓装车能力确定,并与根据上式计算出的重、空车到发线的数量相匹配,考虑机动灵活作业需要可以将空车接入重车到发线,或者将重车接入空车到发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车环线半径为200m≤R≤250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一条装车环线需要匹配至少2条空车到发线和2条重车到发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装车漏斗仓设在连接重车到发线一端的装车环线的直线上,装车漏斗仓前后两端直线段长度不小于75m,一条装车环线配备一台装车漏斗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载铁路环形装车站平面基本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到发线线间距是车场到发线之间的最小间距,有技检作业的到发线线间距为6.5m,其它为5.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41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预拉应力施加的薄壁件铣削颤振抑制方法
- 下一篇:建筑结构健康智能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