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粘度异型坯中碳钢或低合金钢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44657.7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0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阳;彭会志;秦教武;梁冠冬;庞天敏;王希彬;任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峡龙成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11 | 分类号: | B22D11/111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4745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中碳钢 连铸结晶器保护渣 低合金钢 有效解决 高粘度 异型坯 结晶器铜板 连铸过程 炼钢辅料 润滑问题 铸坯坯壳 传热 保护渣 异形坯 腹板 连铸 异性 矛盾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粘度异型坯中碳钢或低合金钢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属于炼钢辅料技术领域。按重量份数计,连铸结晶器保护渣中化学成分包括30‑32重量份的CaO、24‑25重量份的SiO2、1.8‑2.5重量份的Fe2O3、3.2‑5重量份的MgO、12.5‑15重量份的Al2O3、1‑4重量份的MnO、1‑5重量份的R2O、1‑5重量份的F以及8‑15重量份的C。该保护渣应用于异形坯中碳钢或低合金钢的连铸,能有效解决异性坯连铸过程中铸坯坯壳与结晶器铜板之间的传热与润滑的矛盾,既能有效解决腹板裂纹,又能有效解决润滑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钢辅料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高粘度异型坯中碳钢或低合金钢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
背景技术
异形坯是指除板坯、圆坯、方坯以外具有复杂断面的连铸坯。异形坯大致分为三类,普通异形坯、近终形异形坯、极端近终形坯,应用最多的异形坯为H型钢的工字形坯,它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优越的使用性能,广泛应用在电力、水利、建筑、能源、石油、化工等领域。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产轧制型钢的水平比上世纪已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好多中小型异型钢的生产及产品质量方面与欧州好多国家的厂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最突出的就是腹板裂纹较严重。
异形坯的特点:
1、异形坯的断面复杂,断面上各个点散热条件差别较大,腹板为一维传热,翼梢为二维传热,因此横截面上各点温差较大,若铸坯在铸机内停留时间过长,会加剧这种温度差别,容易产生裂纹缺陷。
2、由于异形坯结晶器为8个面,对保护渣的铺展性能要求更高,因为结晶器内保护渣渣膜厚度不均会导致铸坯冷却不均,渣膜较厚的地方坯壳就薄,强度也较差,容易产生裂纹。
3、异形坯的凝固组织与其它铸坯相比柱状晶发达,在粗大的柱状晶之间、腹板和浇注点附近容易产生偏析。异型坯在凝固过程中受热应力、鼓肚应力和机械应力等综合作用,这些应力如果超过坯壳的塑性强度,就会在坯壳的薄弱部位产生初始裂纹。
4、异型坯在结晶器内的凝固初期,腹板和内缘处就容易形成微小热裂纹,热裂纹在铸坯继续凝固的过程中得不到钢水及时补充,就会在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作用下继续扩展,最终延伸到坯壳表面形成表面裂纹。
由于其断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异形坯连铸机是各种类型连铸机中最难操作的一种。浇注方式的选择及操作、耐火材料的选用、铸坯冷却制度的确定等均可直接影响铸坯质量,而且铸坯对钢水质量、温度等要求也很严格。保护渣的理化性能对表面质量影响至关重要,控制不好将极大影响异形坯的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粘度异型坯中碳钢或低合金钢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其能有效解决异性坯连铸过程中铸坯坯壳与结晶器铜板之间的传热与润滑的矛盾。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粘度异型坯中碳钢或低合金钢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按重量份数计,连铸结晶器保护渣中化学成分包括30-32重量份的CaO、24-25重量份的SiO2、1.8-2.5重量份的Fe2O3、3.2-5重量份的MgO、12.5-15重量份的Al2O3、1-4重量份的MnO、1-5重量份的R2O、1-5重量份的F以及8-15重量份的C。
其中,R2O为碱金属氧化物,R为Na或K或Li。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高粘度异型坯中碳钢或低合金钢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峡龙成冶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西峡龙成冶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4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