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苋菜种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4856.8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9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春梅;崔燕;刘丹;侯喜林;王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6 | 分类号: | A01H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磺酸乙酯 诱变处理 培养皿 农作物育种 积极作用 湿润滤纸 受体材料 诱变育种 育种技术 突变体 穴盘 诱变 发芽 光照 筛选 | ||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苋菜种子的方法。本发明选择苋菜种子作为诱变处理的起始受体材料,以浓度为0‑0.8%v/v的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对苋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将诱变处理后的苋菜种子转移到铺有3层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在20‑25℃、光照12h/d、1500‑2000lx的条件下继续培养数天,随后发芽的苋菜种子转移到72孔的穴盘中继续培养直至长成M0代,并从中筛选获得突变体。本发明克服了苋菜现有育种技术的局限性,提高了甲基磺酸乙酯对苋菜种子的诱变效应,对提高苋菜诱变育种效率、促进苋菜产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苋菜种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苋菜是苋科苋属1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也是一种C4植物,茎叶茂盛,营养价值高,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种植,在我国南北各地也有栽培,是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品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但育种实践中存在遗传背景狭窄、缺乏突破性的优异种质资源等问题。构建一定规模的突变体库,获得大量变异材料,是培育新品种和开展遗传研究的有效方法。
在苋菜新品种培育方面,传统上主要采用常规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的实用品种也比较多。但是,杂交育种的周期较长,杂种后代性状受到亲本性状及遗传特性的限制,并且不易获得新型苋菜杂交种子,育种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目前在苋菜诱变育种方面鲜有报道。因此急需一种操作简单,育种时间短的方法来满足苋菜育种的需求。
甲基磺酸乙酯(EMS)是当今应用效果最广泛的化学诱变剂之一,EMS诱变后不仅产生的突变频率较高,染色体畸变及不良变异也相对较少,且多为显性突变,易于筛选。目前EMS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作物的诱变育种,并在作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和反向遗传学等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薛远超等利用EMS诱变处理甘蓝型油菜,并从后代中筛选到耐湿性突变体。但EMS诱变处理存在毒性较高、用于不同作的适宜处理浓度差异较大、对处理时间要求也各不相同等诸多问题。本技术专利旨在筛选适宜于苋菜的优化的诱变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苋菜种子的方法,本发明克服了苋菜现有育种技术的局限性,采用对苋菜受体材料进行甲基磺酸乙酯的处理方法,提高了甲基磺酸乙酯对苋菜种子的诱变效应,对提高苋菜诱变育种效率、促进苋菜产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苋菜种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苋菜种子作为诱变处理的起始受体材料;
(2)以甲基磺酸乙酯溶液作为诱变剂,对苋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
(3)将诱变处理后的苋菜种子转移到培养皿中分化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0-25℃、光照为12h/d、光强为1500-2000lx的条件下继续培养,随后将发芽的苋菜种子转移到穴盘中继续培养直至长成M0代;
(4)对步骤(3)所述长成的苋菜进行突变体筛选。
优选地,所述步骤(2)诱变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pH=7.0、浓度为0.2mol/l的磷酸缓冲液,过滤灭菌;
(2)将甲基磺酸乙酯母液注入到磷酸缓冲液中,配制甲基磺酸乙酯溶液;
(3)将苋菜种子置于甲基磺酸乙酯溶液中,振荡处理4-12h;
(4)将步骤(3)处理后的苋菜种子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浸泡解毒,以终止诱变反应,再用流水冲洗2-3次。
优选地,所述甲基磺酸乙酯溶液的体积分数为0.2-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48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