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内饰件复合板及折边用成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5333.5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3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12;B32B27/06;B32B3/12;B32B3/04;B32B33/00;B29C53/80;B29C53/06;B29C65/02;B26F1/44;B60R13/01;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边 复合板本体 车辆内饰件 复合板 台阶部 压薄 下层 成型模具 芯材 裸露 上层 产品技术领域 汽车内饰 向上翻折 一端连接 依次设置 外露 冲切面 上表面 翻折 划伤 延伸 | ||
1.一种车辆内饰件复合板,包括复合板本体(1),所述复合板本体(1)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11)、芯材(12)和下层(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13)连接有由所述复合板本体(1)的端部被压薄形成的压薄区域(3),所述复合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台阶部(14);所述压薄区域(3)翻折后形成折边(2),所述折边(2)包括:
第一折边(21),一端与所述下层(13)连接,所述第一折边(21)向所述上层(11)所在侧延伸;
第二折边(22),一端与所述第一折边(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折边(22)容置于所述台阶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饰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21)与所述下层(13)的夹角为6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饰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本体(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折边(2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饰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边(22)的长度为5-20mm。
5.一种折边用成型模具(4),其特征在于,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内饰件复合板,所述折边用成型模具(4)包括:
压料板(42);
上模热刃(44),设置于所述压料板(42)的一侧,用于模压台阶部(14)、冲切复合板本体(1)及压薄所述复合板本体(1)的端部;
下模组件(47),与所述压料板(42)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压料板(42)和所述下模组件(47)分别用于抵接所述复合板本体(1)的相对两侧;及
翻折机构,连接于所述下模组件(47),用于将所述压薄区域(3)翻折形成折边(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边用成型模具(4),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机构包括均连接于所述下模组件(47)的竖直推料机构(45)和水平推料机构(46),所述竖直推料机构(45)和所述水平推料机构(46)分别用于将所述压薄区域(3)翻折形成第一折边(21)和第二折边(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边用成型模具(4),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推料机构(45)和所述水平推料机构(46)均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47)的第二驱动机构(45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51)的翻折板(45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边用成型模具(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热刃(44)包括依次远离所述压料板(42)设置的第一凹槽(443)、第二凹槽(444)和热刀(442),所述第一凹槽(443)用于抵压复合板本体(1)的端部并形成台阶部(14),所述第二凹槽(444)用于压薄所述复合板本体(1)的端部并形成压薄区域(3),所述热刀(442)用于冲断内饰件复合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53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高速自动包装的透明高阻隔膜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抗皱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