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褐色发酵乳饮料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6135.0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2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韩中惠;杨亚楠;王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9/12 | 分类号: | A23C9/12;A23L5/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志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9 | 代理人: | 宋西磊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氧葡萄糖醛酮 发酵乳饮料 羟甲基糠醛 制备 溶解 食品加工领域 糖浆 风味物质 恒温反应 恒温水浴 混合调配 食品安全 脱脂奶粉 温水搅拌 有效控制 蔗糖 复原乳 乳糖酶 褐变 均质 水合 加热 发酵 加工 冷却 | ||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褐色发酵乳饮料及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制备复原乳,将12份脱脂奶粉用88份40℃温水搅拌溶解,40℃恒温水合30min;步骤二,制备糖浆,将20份蔗糖用80份水充分溶解;步骤三,向步骤(一)产品中加入1.25份乳糖酶在40℃下恒温反应3h,然后加热到65℃;步骤四,将步骤(三)产品在20Mpa下均质;步骤五,将步骤(四)产品在90℃恒温水浴中褐变90min,然后冷却至37℃;步骤六,将步骤(五)产品中加入L.casei‑01(2.5×106CFU/mL)在37℃发酵72h;步骤七,将28份步骤(六)产品、72份步骤(二)产品以及风味物质混合调配。本发明方法能有效控制褐色发酵乳饮料中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本发明方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对于实际生成具有可操作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褐色发酵乳饮料及其加工方法,属于食品安全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3-脱氧葡萄糖醛酮(3-deoxyglucosone)属于α-二羰基化合物,α-二羰基化合物具有化学和生物活性结构,是美拉德反应的重要中间活性产物,可以在食品热加工过程中形成,是食品中颜色和芳香物质的重要前体物,但是,α-二羰基化合物会导致食品营养的损失,并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现研究一致认为,α-二羰基化合物可以很容易地修饰蛋白,引起蛋白质的变性,最终反应形成末期糖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并且进一步诱导细胞损伤,产生某些潜在毒性。类似于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机制,α-二羰基化合物也很容易与DNA反应后形成DNA-末期糖化终端产物。此外,α-二羰基化合物还可能和磷脂反应生成终端产物。除了糖基化反应活性,α-二羰基化合物还具有细胞毒性,能调节细胞信号的转导,参与许多慢性疾病的产生和发展。研究结果显示α-二羰基化合物在体内的积累会加速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并导致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产生。
5-羟甲基糠醛(5-hydroxmethylfurfural)可以在食品热加工过程中形成,对肿瘤有潜在的诱导恶化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基因毒性、可能会导致DNA链断裂和引起突变。人们通过吸入摄取或皮肤吸收5-羟甲基糠醛后,会对眼睛、上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产生刺激;并且有神经毒性,损伤人体的横纹肌、内脏等,5-羟甲基糠醛还能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引起蓄积中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褐色发酵乳饮料及其加工方法。为褐色发酵乳饮料的质量安全特别是其中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控制提供新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步骤1,制备复原乳,将12份脱脂奶粉用88份40℃温水搅拌溶解,40℃恒温水合30min;
步骤2,制备糖浆,将20份蔗糖用80份水充分溶解;
步骤3,向步骤(1)产品中加入1-1.25份乳糖酶在40℃下恒温反应3h-4h,然后加热到65℃;
步骤4,将步骤(3)产品在20Mpa下均质;
步骤5,将步骤(4)产品在90℃恒温水浴中褐变90-110min,然后冷却至37℃;
步骤6,将步骤(5)产品中加入L.casei-01(2.5×106CFU/mL)在37℃发酵60-72h;
步骤7,将28份步骤(6)产品、72份步骤(2)产品以及风味物质混合调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6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