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丁基橡胶和树脂改善的车门挡水膜胶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6136.5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8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汪明骏;马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10 | 分类号: | C09J7/10;C09J123/20;C09J123/22;C09J11/04 |
代理公司: | 31345 上海浙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挡水膜 胶带 丁基橡胶 树脂 粘接 钣金 滑石粉 碳酸钙 聚异丁烯 膨润土 原有的 质量份 白油 粘结 制备 剥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丁基橡胶和树脂改善的车门挡水膜胶带,属于车门挡水膜技术领域。它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丁基橡胶15‑25份,聚异丁烯15‑35份,树脂10‑15份,碳酸钙10‑30份,滑石粉10‑20份,膨润土1‑5份,白油5‑15份。它通过使用高门尼的丁基橡胶和高性能的树脂,从而大幅度增加车门挡水膜胶带的粘接强度和剥离强度,同时改善了胶带与钣金间的粘接效果,相比于原有的车门挡水膜胶带,与钣金粘结后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丁基橡胶和树脂改善的车门挡水膜胶带,属于车门挡水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门挡水膜胶带采用的是以丁基橡胶为主材,与其他辅材混合后挤出成型的车门挡水膜胶带,用于将挡水膜粘贴在车门钣金上。目前,车门挡水膜胶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从钣金上脱落的现象。现在通过调整车门挡水膜胶带的配方,使用高门尼的丁基橡胶和高性能的树脂,该高门尼的丁基橡胶的门尼粘度在46-56之间,拥有很高的内聚力,能够很好的满足车门挡水膜胶带所需要的剥离强度和粘接强度;但是仅仅满足剥离强度和粘接强度是不够的,还需要保证胶带和钣金之间的粘接效果,因此在胶带的配方中也使用了高性能C5树脂,能够很好的增加胶带和钣金间的粘接效果,防止装车时出现胶带和钣金粘性不佳而出现脱落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丁基橡胶和树脂改善的车门挡水膜胶带,它解决了目前车门挡水膜胶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从钣金上脱落的现象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丁基橡胶和树脂改善的车门挡水膜胶带,它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丁基橡胶15-25份,聚异丁烯15-35份,树脂10-15份,碳酸钙10-30份,滑石粉10-20份,膨润土1-5份,白油5-15份。
制备和使用方法:按照以上比例,将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使用制得的胶带将车门挡水膜粘贴在钣金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通过使用高门尼的丁基橡胶和高性能的树脂,从而大幅度增加车门挡水膜胶带的粘接强度和剥离强度,同时改善了胶带与钣金间的粘接效果,相比于原有的车门挡水膜胶带,与钣金粘结后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用丁基橡胶和树脂改善的车门挡水膜胶带,它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丁基橡胶15-25份,聚异丁烯15-35份,树脂10-15份,碳酸钙10-30份,滑石粉10-20份,膨润土1-5份,白油5-15份。
实施例1
一种用丁基橡胶和树脂改善的车门挡水膜胶带,它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丁基橡胶15份,聚异丁烯35份,树脂10份,碳酸钙10份,滑石粉20份,膨润土5份,白油5份。
实施例2
一种用丁基橡胶和树脂改善的车门挡水膜胶带,它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丁基橡胶20份,聚异丁烯15份,树脂15份,碳酸钙30份,滑石粉10份,膨润土2份,白油8份。
实施例3
一种用丁基橡胶和树脂改善的车门挡水膜胶带,它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丁基橡胶25份,聚异丁烯20份,树脂12份,碳酸钙12份,滑石粉15份,膨润土1份,白油15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6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