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物自起毛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7769.8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6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11/00 | 分类号: | D06C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涂 预烘干 烘干 起毛工艺 手感细腻 涂层工艺 效果差异 交联剂 起毛浆 重量份 底布 毛感 起毛 涂料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起毛涂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a、取底布,作为A品;b、将A品刀涂,刀涂厚度0.1‑0.2mm,得B品;c、将B品预烘干,预烘干的温度50‑80℃、时间20‑30s,得C品;d、将C品烘干,烘干温度140‑170℃、时间20‑30s,得D品;e、将D品进行后整,得成品;所述步骤b中,刀涂用的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起毛浆Q:80‑100份,交联剂Q‑01:1‑3份,水:7‑9份。本发明具有工艺较为简单、环保、成本较低、手感细腻和毛感效果差异较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磨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织物自起毛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械磨毛工艺一般是通过机械摩擦的手段来达到织物起毛的目的,生产过程噪音大、粉尘多,不环保,工艺较为复杂;而且能耗也较高,使得成本较高;机械摩擦对涂层的损伤较大,涂层表面划痕多,磨毛后的织物手感不细腻;磨毛效果受批量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波动影响较大,造成磨毛效果的差异较大。因此,传统的机械磨毛工艺存在工艺较为复杂、不环保、成本较高、手感不细腻和磨毛效果差异较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替代机械磨毛涂层工艺。本发明具有工艺较为简单、环保、成本较低、手感细腻和毛感效果差异较小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织物自起毛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取底布,作为A品;
b、将A品刀涂,刀涂厚度0.1-0.2mm,得B品;
c、将B品预烘干,预烘干的温度50-80℃、时间20-30s,得C品;
d、将C品烘干,烘干温度140-170℃、时间20-30s,得D品;
e、将D品进行后整,得成品。
前述的织物自起毛工艺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的底布是普通丝光织物。
前述的织物自起毛工艺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的普通丝光织物是色布或色布的半制品。所述的色布是指常规的色布。
前述的织物自起毛工艺中,所述步骤b中,刀涂用的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起毛浆Q:80-100份,交联剂Q-01:1-3份,水:7-9份。
前述的织物自起毛工艺中,所述步骤b中,刀涂用的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起毛浆Q:90份,交联剂Q-01:2份,水:8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专用涂料进行刀涂,通过控制刀涂涂层的厚度调节毛感效果,通过控制预烘和烘干的时间长短来调节绒毛的长短。采用自起毛涂层的涂料对底布进行刀涂,通过对涂层厚度及温度的控制,使得涂层表面产生绒毛,来达到类似磨毛的手感触感效果,也即毛感效果。本发明的工艺较为简单;生产过程噪音小、粉尘少,较为环保,而且相较于机械磨毛工艺的能耗较低,使得成本较低;本发明没有对织物进行摩擦,其绒毛是在预烘和烘干过程中形成的,对涂层没有损伤,涂层表面光滑,毛感效果好,所以织物手感细腻;本发明中的织物磨毛效果受批量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波动影响较小,使得毛感效果的差异较小。因此,本发明具有工艺较为简单、环保、成本较低、手感细腻和毛感效果差异较小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织物自起毛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取底布,作为A品;
b、将A品刀涂,刀涂厚度0.1mm,得B品;
c、将B品预烘干,预烘干的温度50℃、时间20s,得C品;
d、将C品烘干,烘干温度140、时间20-30s,得D品;
e、将D品进行后整,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77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