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8125.0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3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赵霞;穆心愿;付景;赵发欣;郑玉珍;杨豫龙;唐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7/14 | 分类号: | C09K17/14;C09K17/32;C09K17/2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团粒结构 淀粉接枝丙烯酸盐 共聚交联物 聚丙烯酸钠 土壤改良剂 上层 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渗透能力 植物抗旱能力 聚丙烯酸钾 聚丙烯酸铵 聚丙烯酰胺 土壤板结 作物秸秆 腐殖酸 山梨醇 重量份 土壤 氨基酸 贮存 地下水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氨基酸0.5‑2份、腐殖酸0.2‑1份、作物秸秆3‑5份、聚丙烯酰胺3‑7份、聚丙烯酸钾2‑8份、聚丙烯酸铵4‑9份、聚丙烯酸钠0.3‑4.6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3‑18份、山梨醇7‑15份、水36‑100份,本发明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消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渗透能力,使地下水可以渗透至上层土壤,增强上层土壤的含水量,增强植物抗旱能力,同时通过聚丙烯酸钠和/或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吸收水分,达到贮存水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
背景技术
当前由于土壤免耕、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和人类活动等导致土壤板结、土质恶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由于土壤板结会降低土壤渗透能力,在缺水干旱地区地下水很难渗透至上层土壤,导致上层土壤的含水量低,严重影响玉米作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可以增强土壤渗透能力,增强植物抗旱能力。
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氨基酸0.5-2份、腐殖酸0.2-1份、作物秸秆3-5份、聚丙烯酰胺3-7份、聚丙烯酸钾2-8份、聚丙烯酸铵4-9份、聚丙烯酸钠0.3-4.6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3-18份、山梨醇7-15份、水36-100份。
更优地,所述氨基酸为0.5份、所述腐殖酸为0.2份、所述作物秸秆为3份、所述聚丙烯酰胺为3份、所述聚丙烯酸钾为2份、所述聚丙烯酸铵为4份、所述聚丙烯酸钠为0.3份、所述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为3份、所述山梨醇为7份、所述水为36份。
更优地,所述氨基酸为2份、所述腐殖酸为1份、所述作物秸秆为5份、所述聚丙烯酰胺为7份、所述聚丙烯酸钾为8份、所述聚丙烯酸铵为9份、所述聚丙烯酸钠为4.6份、所述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为18份、所述山梨醇为15份、所述水为100份。
更优地,所述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消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渗透能力,使地下水可以渗透至上层土壤,增强上层土壤的含水量,增强植物抗旱能力,同时通过聚丙烯酸钠和/或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吸收水分,达到贮存水分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数据,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一:
氨基酸为0.5份、腐殖酸为0.2份、小麦秸秆为3份、聚丙烯酰胺为3份、聚丙烯酸钾为2份、聚丙烯酸铵为4份、聚丙烯酸钠为0.3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为3份、山梨醇为7份、水为36份。
使用方法:播种时施入土壤(分别施入,不与肥料种子同穴)。
1.对玉米生长与土壤改良的结果
试验处理:用(Y)和不用(CK,但做相应处理时喷洒清水);使用方法:播种时用(S)和播种及拔节期喷洒均用(JS)。共3个处理,YS,YJS,CK。玉米吐丝期和收获后测定玉米生长及土壤剖面各项指标。
1.1吐丝期和收获期植株干重(单株)
1.2吐丝期和收获期根系干重(单株)
1.3土壤微团粒结构和团粒结构(0.25~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8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