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波段表面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9850.X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3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梁迪飞;刘天民;李维佳;陈良;陈海燕;邓龙江;袁玉灵;周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53/00 | 分类号: | C01G53/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吴姗霖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材料 表面波 介电常数 制备 铁氧体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领域 磁导率实部 磁导率虚部 抗氧化性能 电子材料 实部 虚部 吸收 | ||
一种P波段表面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吸收材料为NiCuZn铁氧体复合材料,结构式为ZnxNiyCu1‑x‑yFe2‑aO4‑1.5a,其中,0.45≤x≤0.65,0.1≤y≤0.4,0≤a≤0.04。本发明提供的P波段表面波吸收材料在600M~800M频率范围内,磁导率实部在3~10之间,磁导率虚部在3~12之间,介电常数实部在3~12之间,介电常数虚部在0.1~1之间,可实现对600M~800M频率范围内表面波的良好吸收,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波段表面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表面波的概念已被提出接近一百多年,但直到最近才发现其在生产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不同于平面波,表面波是一种束缚在两种不同介质表面、沿表面进行传播的电磁波,在金属平面上很难自然衰减,其衰减的计算公式也与平面波不同。表面波的场分布十分复杂,关于表面波的产生方式、传输特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在微波暗室的使用中,电磁波入射到墙面,大部分会被吸收,当电磁波以某一特定角度入射到墙面时,可能会在墙面感生出表面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沿着表面传播,遇到不连续处发生散射,会影响微波暗室的使用效率。因此,对于表面波吸收材料的需求日益剧增,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表面波吸收材料不仅数量较少,且吸波性能大多不理想,耐候性较差。而且目前大部分吸波材料大多集中在2GHz以上,对于1GHz以下的P波段的吸波材料,更是少之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600M-800M频段表面波吸收的NiCuZn铁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波段表面波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材料为NiCuZn铁氧体复合材料,结构式为ZnxNiyCu1-x-yFe2-aO4-1.5a,其中,0.45≤x≤0.65,0.1≤y≤0.4,0≤a≤0.04。
本发明提供的P波段表面波吸收材料在600M~800M频率范围内,磁导率实部在3~10之间,磁导率虚部在3~12之间,介电常数实部在3~12之间,介电常数虚部在0.1~1之间,可实现对600M~800M频率范围内表面波的良好吸收,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一种P波段表面波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NiO、ZnO、CuO和Fe2O3作为原料,按照结构式ZnxNiyCu1-x-yFe2-aO4-1.5a的比例称取原料;其中,0.45≤x≤0.65,0.1≤y≤0.4,0≤a≤0.04;
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原料进行一次球磨,烘干,得到粉料;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粉料进行预烧,预烧温度为850~1100℃,时间为3~4h,预烧结束后,自然冷却,得到预烧料;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预烧料进行二次球磨,烘干,得到二次球磨预烧料;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二次球磨预烧料进行烧结处理,烧结温度为900~1200℃,时间为3~4h,烧结结束后,自然冷却,得到铁氧体粉料;
步骤6、将步骤5得到铁氧体粉料与相对介电常数为1~5的粘合剂充分混合,铁氧体粉料与粘合剂的质量比为(7~12):1,得到NiCuZn铁氧体复合粉料作为P波段表面波吸收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98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