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后壳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0795.6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6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D·G·莱佩兹;C·F·埃尔南德斯;A·G·卡贝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尔福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 | 分类号: | H01R13/5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洪贵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在此描述了一种后壳(32)。该后壳(32)被构造成被附接到连接器本体(10),该连接器本体(10)在其外表面(12)中限定第一附接特征(14)。该后壳(32)具有限定第二附接特征(40)的附接部分(34)以及从该附接部分(34)延伸的大致管状的支撑部分(36)。该第二附接特征(40)被构造成接合连接器本体(10)的第一附接特征(14),以将后壳(32)固定到连接器本体(10)。该后壳(32)的附接部分(34)的外表面(12)限定在构型和功能上与第一附接特征(14)等同的第三附接特征(54)。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7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5/647,666号的优先权权益,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被构造成互连电缆的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后壳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当设计线缆组件时,工程师需要考虑一种用于保护连接器的连接器后壳,以使它可保证线缆的可靠性以及最终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后壳的目的是防止由线缆张力或弯曲导致缆线与连接器组件分离。多线电缆中的最弱点是导线连接到端子的位置。导线中的任何张力可导致导线与连接器的脱离以及数据或功率传输的相应丢失。同样,线缆在其所附接的连接器中的一个附近的弯曲在线缆的外线中产生张力,这导致导线可能与连接器分离以及电接触的失效。后壳被设计为使得由张力或弯曲引起的应力能通过连接器和后壳远离线缆和连接器之间的接头传递,而非通过导线。
后壳盖体是相对于连接器的单独部件,其围绕连接器设置并塞紧连接器,用于附接、固定和定向线缆,从而通过防止线缆的附接导线的机械加载来给焊接接头或压接连接部提供应变消除。根据后壳的设计,其还可防止污物、湿气或液体进入到连接器中。后壳确保线缆不会弯曲到过大角度,通常远离连接器的连接器纵向轴线不超过13度。
将后壳与连接器一起使用通常需要具有专用附接特征的连接器本体,以将后壳固定到连接器本体。这会限制线缆设计者可用的连接器类型,并且因需要与后壳一起使用的专用连接器本体设计而增加生产成本。因此,仍期望一种包括能够与连接器本体一起使用而无需专用后壳附接特征的后壳的连接器组件。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讨论的技术主题不应仅由于其在背景技术部分中提及而被假设为现有技术。类似地,在背景技术部分中所提及或与背景技术部分的主题相关的问题不应假设已经在现有技术中被先前地认识到。背景技术部分中的主题仅代表不同的方法,其本身也可以是发明。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造成被附接到连接器本体的后壳,所述连接器本体具有限定第一附接特征的第一外表面。所述后壳包括限定第二附接特征的附接部分、以及从所述附接部分延伸的大致管状的支撑部分。所述第二附接特征被构造成接合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第一附接特征。所述附接部分具有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限定在构型和功能上与所述第一附接特征等同的第三附接特征。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附接特征包括被限定在所述连接件本的所述第一外表面中的矩形的第一切口。所述第一切口沿着所述第一外表面纵向地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一外表面延伸到所述连接器本体内的矩形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纵向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切口地延伸。所述第一腔室具有第一侧向宽度,所述第一切口具有小于所述第一侧向宽度的第二侧向宽度。所述第一附接特征还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一外表面的第一锁定柄舌。所述第一锁定柄舌位于所述第一切口前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尔福技术公司,未经德尔福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07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防触电保护装置的插座及其设计方法
- 下一篇:高速连接器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