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输速率25Gbps高速光接收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52143.6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9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何进;薛喆;陈婷;李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60 | 分类号: | H04B10/6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艳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幅放大器 第一级 直流偏移消除电路 跨阻放大器 高速光接收机 电路 光电流信号 输出缓冲级 光纤通信技术 接收机 传输 共模噪声 输出摆幅 输入电流 直流偏移 耦合 灵敏度 内引线 减小 伪差 扰乱 | ||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传输速率25Gbps高速光接收机,包括输入光电流信号,包括跨阻放大器、Dummy、第一级限幅放大器、第二级限幅放大器、输出缓冲级和直流偏移消除电路;跨阻放大器分别连接输入光电流信号、Dummy和第一级限幅放大器,Dummy连接第一级限幅放大器,第一级限幅放大器连接第二级限幅放大器,第二级限幅放大器分别连接输出缓冲级和直流偏移消除电路,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分别与跨阻放大器和Dummy连接。该接收机的输入采用了伪差分的形式,减小了共模噪声,消除了由于内引线耦合产生的扰乱,提高了电路的灵敏度与稳定性;并获得了较大的输出摆幅;且电路在输入电流较大时仍能保持一个较小的直流偏移,使得电路的动态范围有所增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速率25Gbps高速光接收机。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带宽大,通信容量大,抗干扰性能好,综合成本低,是通信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云存储、大数据、物联网等多样化通信需求的发展,光纤通信的带宽不断提高,高速光纤系统的研制已经迫在眉睫。在典型的光纤信系统中,光发射机负责光信号的产生、发射,光纤信道负责光信号的传输,光接收机则负责光信号的接收,包括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以及数据信号恢复。作为光纤通信的关键模块,光接收机对于整个光纤通信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接收机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光电子器件光接收机,通常由解复用器件与探测器阵列集成,构成多通道波分复用光接收机。第二类是混合集成光接收机,通常在不同的衬底上分别制造信号处理芯片和光电探测器,然后通过金属引线或者倒装焊进行键合,这也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集成方式。第三类则是单片集成光接收机,通常将光电探测器和信号处理芯片集成在一起,即芯片内互联。
光接收机的设计一般包括跨阻放大器、后级放大器、输出缓冲器以及辅助电路。光接收机通常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带宽以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但是带宽过大通常会增大噪声的积累,影响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光接收机在设计时通常也会采用一些增大带宽的技术,例如电容简并技术、电感峰化技术等,但这类技术通常会使得增益-带宽曲线有一个较大的尖峰。限幅放大器与自动增益控制是最常用的两类光接收机结构,通常限幅放大器结构拥有较好的输出摆幅,而自动增益控制结构拥有较好的线性度。所以,在设计光接收机时,需要对增益、带宽、噪声、灵敏度、功耗、线性度、动态范围等进行折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了增益带宽并减小噪声,拥有较好的灵敏度以及较大的输出摆幅,还扩展了电路的动态范围的光接收机。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传输速率25Gbps高速光接收机,包括输入光电流信号,包括跨阻放大器、Dummy、第一级限幅放大器、第二级限幅放大器、输出缓冲级和直流偏移消除电路;跨阻放大器分别连接输入光电流信号、Dummy和第一级限幅放大器,Dummy连接第一级限幅放大器,第一级限幅放大器连接第二级限幅放大器,第二级限幅放大器分别连接输出缓冲级和直流偏移消除电路,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分别与跨阻放大器和Dummy连接。
在上述的传输速率25Gbps高速光接收机中,跨阻放大器电路包括晶体管Q1、Q2、电阻R1、R2、反馈电阻RF;晶体管Q1基极与反馈电阻RF相连,并接入输入电流Iin,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电阻R1与晶体管Q2的基极相连;电阻R1另一端接输入电压VCC;晶体管Q2发射极与电阻R2和反馈电阻RF相连,集电极接入输入电压VCC,基极输出正向电压信号VOUTN1;电阻R2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2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