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腿式着陆巡视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2224.6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5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富;郭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16 | 分类号: | B64G1/16;B62D57/0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陆 巡视 机器人 | ||
一种腿式着陆巡视机器人,包括:机身和在机身侧壁环绕设置的多套机械腿,该机械腿能够灵活调姿并缓解着陆的冲击力;机械腿包括:并联机构和足垫,二者通过球副相连;并联机构包括:一套含运动副支撑链、两套支撑链和一套传动支链,其中:两套支撑链分别位于含运动副支撑链的两侧,传动支链与含运动副支撑链相连。本发明采用腿式结构,比起轮式或履带式结构具有更强的越障能力;腿部采用并联结构,比起串联腿结构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腿部上方的并联机构的支链使其可以实现腿足端点的三维空间运动;腿部下方被动的球副,具有局部地形适应能力;整个机构在移位探测时,机身具有三维的移动能力和三维的转动能力,具有较强的姿态调整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行走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腿式着陆巡视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地外星体探测,是人类进行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空间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现有技术具有调姿与行走功能的着陆器存在行走灵活性不高,以及着陆缓冲阶段难以承受巨大冲击力的问题。随着人类对未来地外星体的基地建设的要求,提出一种集折叠展开、着陆缓冲、地形适应、姿态调整和行走移位五大功能于一身的机器人对扩大地外星体的探测范围变得越来越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腿式着陆巡视机器人,采用腿式着陆巡视机器人,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姿态调整能力以及越障能力。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机身和在机身侧壁环绕设置的多套机械腿,该机械腿能够灵活调姿并缓解着陆的冲击力。
所述的机械腿包括:并联机构和足垫,二者通过球副相连。
所述的并联机构包括:一套含运动副支撑链、两套支撑链和一套传动支链,其中:两套支撑链分别位于含运动副支撑链的两侧,传动支链与含运动副支撑链相连,上述各链均与机身通过转动副相连。
所述的含运动副支撑链包括:相互连接的运动副和中间连杆。
所述的运动副支撑链中的运动副包括:伸缩运动架和支撑装置,其中:支撑装置位于伸缩运动架的内部以控制伸缩运动架稳定变形。
所述的伸缩运动架为两组四根连杆首尾顺次转动相连而形成的两个四边形,该两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分别通过第一至第四细杆转动连接。
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滑块和三根支撑连杆,其中:滑块通过移动副设置于第三支撑连杆上,第一支撑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四边形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连杆的一端与第二四边形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细杆与滑块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连杆与第二支撑连杆空间上的夹角为锐角,第三支撑连杆的中段被第三细杆穿过,第三支撑连杆的末端通过球副与足垫连接。
所述的中间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装有火工品解锁的锁定装置的运动副相连,一端连接于第一细杆,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撑连杆。
所述的第三支撑连杆的中段处设有平台。
所述的第一支撑链、第二支撑链和传动支链均分别为两根杆件通过虎克铰连接形成的连杆,三者的前端与机身通过转动副相连,第一支撑链和第二支撑链的末端通过球副与平台连接,传动支链的末端与伸缩运动架相连。
所述的支撑链的内部设有缓冲结构。
所述的机身设有伺服电机且通过驱动副与并联机构相连以带动机械腿运动。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腿式结构,比起轮式或履带式结构具有更强的越障能力;腿部采用并联结构,比起串联腿结构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腿部上方的并联机构的支链使其可以实现腿足端点的三维空间运动;腿部下方被动的球副,具有局部地形适应能力;整个机构在移位探测时,机身具有三维的移动能力和三维的转动能力,具有较强的姿态调整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2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