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重构线驱动连续型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2395.9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8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振;李栎森;王军;邱小璐;蔡志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重构线 驱动 连续 机器人 | ||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涉及可重构线驱动连续型机器人,主要由端部连接结构、柔性臂末端结构、驱动装置和外层保护装置组成。驱动线快拆卡锁及柔性支撑快拆卡锁是一种快速拆卸连接结构,实现多节连续型柔性臂的可重构连接;过线卡盘将驱动线的驱动力传递至柔性支撑骨架对应的位置处,保证连续型机器人的柔顺变形;外层保护装置为可拆装式,保护柔性臂节的内部结构;采用分布式的驱动装置布置方式,将驱动电机内置,避免了连续型机器人基座处驱动装置过于庞大的问题。本发明可实现连续型机器人柔性臂节的可重构目标,结合每个柔性臂节根部的驱动电机‑绳索驱动装置协同工作,实现连续型机器人整体的复杂三维空间运动,并且控制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涉及可重构线驱动连续型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续型机器人驱动方式主要有气压驱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和驱动电机-绳索驱动等,气动驱动能够实现更为柔软的结构形式,通过在单节连续型机器人腔内通入不同气压的气体,实现弯曲,可以使得连续型机器人具备更高的柔性,但同时气动形式需要庞大的气压驱动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实际应用不便,且后期维护难度较大。形状记忆合金具备结构形式简单,驱动控制方便等优势,形状记忆合金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相应的变形,多根形状记忆合金的配合驱动可实现连续型机器人的位形变化,但是形状记忆合金响应速度较低,动作缓慢,且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现今驱动电机的运用较为成熟,驱动电机-绳索驱动也是最常见的线驱动方式,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确,易于操作且可实现性强的优点。目前驱动电机-绳索驱动的连续型机器人均采用外置驱动电机的设计思想,驱动电机安装至柔性臂基座处,当需要增加连续型机器人的臂节数时,基座处的驱动电机数量亦会随之增加,导致驱动电机组体积庞大,且存在驱动力耦合问题,在进行臂节运动控制时,需要进行解耦运算,导致控制难度增大。连续型机器人柔性臂节的外层保护套,大多采用塑料波纹管,其具有足够的柔性,但是其在保护强度上有一定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重构线驱动连续型机器人。本发明采用驱动电机绳索驱动,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可用于复杂环境探测,灾后障碍搜救以及太空垃圾等的缠绕抓捕等,主要应用在机械制造、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可重构线驱动连续型机器人,主要由端部连接结构、柔性臂末端结构、驱动装置和外层保护装置组成;
所述的端部连接结构,为顶部卡盘或驱动电机安装基座31;当臂节为末端臂节时,端部连接结构为顶部卡盘,顶部卡盘为圆盘结构,圆盘边缘对称设有三个锁线孔11,与当前臂节的驱动线快拆卡锁24相配合;顶部卡盘中心周围设有快拆卡锁安装槽12,与柔性支撑快拆卡锁25相配合,用于将柔性支撑骨架21固定在顶部卡盘上;顶部卡盘的侧壁上设有顶部防滑槽13,顶部防滑槽13与保护套43相接触;顶部卡盘外侧安装末端执行装置;当臂节为中间臂节时,端部连接结构为驱动电机安装基座31,驱动电机安装基座31圆周均布三个驱动电机安装基座锁线孔,与前段臂节的驱动线快拆卡锁24相配合,驱动电机安装基座31中心安装孔的周围设有三个卡槽,与柔性支撑快拆卡锁25相配合;
所述的柔性臂末端结构,主要由柔性支撑骨架21、过线卡盘22、驱动线23、驱动线快拆卡锁24和柔性支撑快拆卡锁25组成;
所述的过线卡盘22,为圆环结构,圆环上均布三个过线孔26,三个连接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圆环上,另一端在圆环的中心相连接,连接点处设有紧固锁孔27,过线卡盘22的侧壁上设有防滑槽28;所述的驱动线快拆卡锁24,由底部圆盘和柱形卡锁固定连接组成,驱动线快拆卡锁24的底部圆盘与驱动线23连接;所述的驱动线23穿过过线孔26,经过换向轮32与驱动电机输出轮33相连接;所述的柔性支撑骨架21为圆柱形结构,穿过紧固锁孔27;所述的柔性支撑快拆卡锁25为三角爪型结构,安装在柔性支撑骨架21的端部;
所述的驱动装置,主要由驱动电机安装基座31、换向轮32、驱动电机输出轮33、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安装固定支架35和光电编码器36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23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