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形成金属膜的防锈链条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4184.9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军;李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阳百炼链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16;C23C14/08;C23C14/58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 43005 | 代理人: | 夏赞希 |
地址: | 413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形成 金属膜 防锈 链条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表面形成金属膜的防锈链条,所述防锈链条由铁系材料构成,其中交替连接有一对外板和一对内板,并具有采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制备的防锈膜;所述防锈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金属保护膜、第二层金属氧化物膜以及第三层金属保护膜;所述第一层金属保护膜采用Cu、Al、Zn、Ni或者ZnO中任意一种金属或者两种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形成,所述第二层金属氧化物膜采用Al2O3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形成,所述第三层金属保护膜采用Cu、Al、Zn或者Ni中任意一种金属或者两种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形成。本发明采用磁控溅射镀膜的方法在链条的表面溅射防锈膜。所得到的防锈膜的硬度更强,且不易被剐蹭,不易脱落,使链条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链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形成金属膜的防锈链条。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防止在盐水等腐蚀性环境下使用的链条被腐蚀,将链条的各部件的铁系基材表面用锌等比铁廉价的金属包覆,或者用镍等比铁贵的金属包覆等。作为前者的锌镀层,可以列举电镀锌和粉末冲击镀锌等,作为后者的镍镀层,可以列举电镀镍和非电解镀镍等。
另外,还利用锌和铝的替身防蚀作用(因这些金属的离子化倾向比铁大而比铁先溶出以抑制铁的腐蚀的效应),使用包含锌和铝等作为金属颜料的水系防锈涂料在链条的各部件的铁系基材表面形成涂膜。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在铁链上形成的包覆膜其附着力不强,而导致膜在铁链上的持久性不够,一段时间后容易剥落。
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种表面形成金属膜的防锈链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形成金属膜的防锈链条,旨在解决现有的防锈链条的保护膜易剥落而影响链条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表面形成金属膜的防锈链条,所述防锈链条由铁系材料构成,其中交替连接有一对外板和一对内板,并具有采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制备的防锈膜;
所述防锈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层金属保护膜、第二层金属氧化物膜以及第三层金属保护膜;
所述第一层金属保护膜的厚度为10~50nm,所述第二层金属保护膜的厚度为15~30nm,所述第三层金属保护膜的厚度为10~80nm;
其中,所述第一层金属保护膜采用Cu、Al、Zn、Ni或者ZnO中任意一种金属或者两种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形成,所述第二层金属氧化物膜采用Al2O3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形成,所述第三层金属保护膜采用Cu、Al、Zn或者Ni中任意一种金属或者两种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金属保护膜采用Cu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形成,所述第三层金属保护膜采用Zn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金属保护膜的厚度为15nm,所述第二层金属氧化物膜的厚度为15nm,所述第三层金属保护膜的厚度为30nm。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金属保护膜采用Cu和ZnO通过磁控溅射混合镀膜的方法形成,所述第三层金属保护膜采用Zn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金属保护膜的厚度为30nm,所述第二层金属氧化物保护膜的厚度为30nm,所述第三层金属保护膜的厚度为50nm。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金属保护膜采用Ni和ZnO通过磁控溅射混合镀膜的方法形成,所述第三层金属保护膜采用Ni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金属保护膜的厚度为38nm,所述第二层金属氧化物保护膜的厚度为25nm,所述第三层金属保护膜的厚度为58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阳百炼链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益阳百炼链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41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塑料壳体表面处理工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