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定位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5454.8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9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田珊珊;宋文山;余超;蒋敏;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H04W24/10;H04W64/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赵倩男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定位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指纹定位方法和装置,涉及定位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各终端上报的MDT数据,其中,MDT数据中包括无线信号参数和终端所在采样点的位置坐标;对无线信号参数进行处理形成无线信号特征向量;对采样点的位置坐标进行位置聚合形成地理栅格;根据无线信号特征向量和地理栅格形成位置指纹库,其中,位置指纹库中包括无线信号特征向量和地理栅格的映射关系;将根据待定位终端上传的无线信号参数形成的无线信号特征向量与位置指纹库中的无线信号特征向量进行匹配,确定待定位终端的位置坐标。本公开能够提高终端定位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定位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电信网络运营转型升级,要求将大数据深入应用于生产运营全流程,提升运营维护效率和效益,支撑网络规划和市场发展。某中心通过关联分析MR(MeasurementReport,测量报告)、CDR(Committed Data Rate,承诺数据速率)和DPI(Deep PacketInspection,深度报文检测)等多方面的数据,分析影响网络性能的深层原因、研究用户行为特征、发掘用户潜在需求和商业价值。但是,智慧化运营对我们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精准定位无线网络质量问题点,引导优化支撑建设,还是研究用户行为规律服务市场营销,都需要高精度无线网络定位技术作为支撑。
终端定位能力是运营商大数据应用的关键能力之一,对于智慧化网络运营和提升网络附加值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用的定位方式主要有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基于无线环境的三点定位及近似算法和基于DPI信息的指纹匹配定位算法。
基于AGPS(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经纬度评估本网覆盖、异网对比、用户轨迹跟踪等广泛应用,对用户的定位从传统的三角定位百米级偏差缩小至AGPS经纬度上报的十米级偏差,大大提升了定位能力的应用价值。由于终端版本及用户需开启GPS的要求,现网携带AGPS经纬的点仅占比约2%,大部分上报点没有携带AGPS经纬度信息。如果直接对上报点进行覆盖评估应用,可用点偏少,会出现大部分盲区。
随着网络运维集约化程度提高、市场上基于位置的应用需求日益强烈,现有的无线网络定位技术不能满足移动网络智慧化运营的要求,急需创新手段提高移动网终端定位能力。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指纹定位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终端定位的准确性。
根据本公开一方面,提出一种指纹定位方法,包括:获取各终端上报的最小化路测MDT数据,其中,MDT数据中包括无线信号参数和终端所在采样点的位置坐标;对无线信号参数进行处理形成无线信号特征向量;对采样点的位置坐标进行位置聚合形成地理栅格;根据无线信号特征向量和地理栅格形成位置指纹库,其中,位置指纹库中包括无线信号特征向量和地理栅格的映射关系;将根据待定位终端上传的无线信号参数形成的无线信号特征向量与位置指纹库中的无线信号特征向量进行匹配,确定待定位终端的位置坐标。
可选地,对无线信号参数进行处理形成无线信号特征向量包括:将无线信号参数中的小区序列号SN参数、频点信息FCN参数、物理小区标识PCI参数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数进变换,形成以RSRP序列为主体的二维无线信号特征向量。
可选地,对无线信号参数进行处理形成无线信号特征向量还包括:将MDT数据中具有不同顺序但具有相同小区元素的邻小区组合归属为同一类组合。
可选地,对采样点的位置坐标进行位置聚合形成地理栅格包括:将无线信号特征向量对应的区域划分为多个栅格;确定无线信号特征向量对应的主服务基站和主服务小区及关联小区的位置中心;比较各采样点的位置坐标到位置中心的经纬度偏差;将经纬度偏差小于阈值的采样点作为无线信号特征向量对应的可信采样点;将包含可信采样点最多的栅格作为无线信号特征向量对应的地理栅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54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