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5916.6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7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次兵;张鑫;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汽众润滑油生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20 | 分类号: | C09K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1127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冷却液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属于冷却液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石墨烯/二氧化硅为壁材,咪唑啉季铵盐为芯材,制备了负载缓蚀剂的石墨烯/二氧化硅多孔微胶囊,从而有效地阻隔水和氧气等气体原子的通过,即使暴露在氧气分压高达10‑4mbar的环境中,石墨烯仍能为金属基底提供良好的保护效果;本发明可以提高复合微胶囊的热稳定性,使制备的冷却液防腐蚀性能显著提高,在金属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具有菱形晶态组织的吸附膜,延缓了腐蚀过程,该制备缓蚀剂包覆方法的优点在于用量少,防腐蚀效果明显,而且释放速率缓慢,缓蚀剂在浸泡过程中不断地扩散至裸露的基体表面并与其作用成膜,抑制了基体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属于冷却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液与润滑油一样,是使发动机正常工作运转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冷却液是冷却系统中的传热介质,具有冷却、防腐、防垢以及防冻等作用。
冷却液由水、防冻剂和各种添加剂组成。水是冷却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的比热容较大并且热传导快,被水吸收的热量容易散发,因此水作为冷却液使用具有很多优点。由于水的冰点高,在严寒低温天气使用时容易结冰,所以冷却液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防冻剂。防冻剂的主要作用是来降低冷却液的冰点。能够降低冰点的物质很多,盐类化合物、天然的有机化合物、有机低碳醇类等都具有一定的降低冰点的效果。冷却液浓缩液中使用的添加剂一般不超过5%,主要有缓蚀剂、缓冲剂、防垢剂、消泡剂和着色剂等。
发动机冷却液按照基础液类型分为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和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两种;按照缓蚀剂组成分为无机盐型发动机冷却液和有机酸型发动机冷却液两种;按照冷却液使用寿命分为长效型发动机冷却液和普通型发动机冷却液两种;按照发动机负荷分为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和轻负荷发动机冷却液两种。
冷却液中缓蚀剂是最主要的添加剂,除早期使用的铬酸盐和乳化油缓蚀剂外,现在还没有一种缓蚀剂能对所有的金属都同时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冷却液添加剂配方研究除其他添加剂的开发和选用外,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缓蚀剂的复配。缓蚀剂复配形成的配方很多,根据缓蚀剂关键技术的先后顺序,配方主要经历了早期的无硅酸盐配方、常规硅酸盐配方和有机酸配方三个阶段。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铝合金材料的大量应用,早期的无硅酸盐配方及常规硅酸盐配方都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而全有机酸配方在我国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同时由于全有机酸配方添加剂成本较高和在防止铝泵气穴腐蚀的缺陷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冷却液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在早期无硅酸盐和常规硅酸盐配方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汽车冷却系统的所有金属都有很好保护且使用寿命长的添加剂技术还是不多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汽车发动机冷却液防止铝泵气穴腐蚀具有缺陷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将复合乳化剂和氨水加到环己烷中,磁力搅拌1~2h,得乳液A,按质量比1∶5将石墨烯和乳液A混合,超声分散20~30min,得分散液;
(2)将苯甲酸、三乙烯四胺和二甲苯混合均匀,不同温度下搅拌处理后,加入体积比为2∶1的异丙醇和水做溶剂,加入季铵化剂反应4~6h,得复合物,按质量比0.1∶10将复合物加到去离子水中,超声10~20min,得混合液;
(3)在机械搅拌下按质量比1∶1.5将混合液缓慢加到分散液中,滴加时间为1h,高速乳化,形成乳液B,最后按质量比3∶10缓慢加入正硅酸乙酯,滴加时间为1h,随即反应20~24h,得乳液C,按质量比1∶2加入无水乙醇搅拌均匀,离心分离3次后干燥,即得复合添加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汽众润滑油生产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汽众润滑油生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59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