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远程控制的门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56000.2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2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光;陈国好;朱小康;张少杰;刘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板 连接环 门禁控制器 立柱 弹簧固定座 可远程控制 门禁系统 中间设置 固定板 前侧面 上表面 弹簧 转轴 显示屏 固定板上表面 侧面设置 控制面板 内部底面 维护维修 移动手机 远程控制 感应器 智能化 遥控器 拉线 门禁 灵敏 智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远程控制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控制器、立柱、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所述立柱,所述立柱前侧面中间设置所述门禁控制器,所述门禁控制器前侧面上方设置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方设置控制面板、感应器,所述固定板内部底面设置弹簧固定座,所述弹簧固定座上表面中间设置弹簧,所述弹簧上表面设置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上设置挡板,所述挡板下方设置转轴,所述挡板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上方设置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远离所述挡板的侧面设置拉线。本发明可实现门禁的远程控制,可以采用智能移动手机为遥控器,方便快捷,反应灵敏,智能化程度高,结构强度高,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维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远程控制的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住宅小区、写字楼等建筑或者建筑群内,门禁系统为每一位用户都设定个人识别密码,用户需凭借个人识别密码才能够通过门禁系统,因此门禁系统是保障建筑内用户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通常情况下,应用于门禁系统的开锁方法主要有IC刷卡开锁、用户密码开锁、指纹开锁以及室内分机远程开锁等,其中IC刷卡开锁依赖于用户随身携带IC卡,而用户外出时往往容易遗忘携带IC卡,且IC卡不易保管、容易丢失;用户密码开锁主要通过用户输入公共密码进行开锁,其安全性往往较低;指纹开锁相对于IC刷卡开锁和用户密码开锁而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目前应用于门禁系统的指纹开锁的识别率不高,用户经常需要按几次指纹才能开锁,便捷性较低;室内分机远程开锁则仅能由室内的住户完成,有较大的局限性,上述开锁方法不仅开锁方式较为繁琐、便捷性较低,而且上述开锁方法均要求用户必须首先在装有门禁系统的门上的相应开锁装置处进行刷卡、输入密码、按指纹等操作后,才能够打开门锁,导致开锁不够方便快捷、开锁效率不高,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门禁应用越来越广,而蓝牙作为近场通讯广泛在门禁系统中应用起来,目前的智能蓝牙门禁系统,一般由门禁控制器、蓝牙门禁识读器、手机APP或蓝牙门禁卡组成,然后通过后台门禁管理软件、遥控器或门禁控制器自带的键盘及显示屏把待授权的蓝牙钥匙信息授权到门禁控制器,现有的蓝牙门禁系统中,一个蓝牙手机往往只是针对单独的一个蓝牙门禁,当智能小区中同时存在小区门禁、楼栋门禁和车库门禁时,同一蓝牙手机分别开启多层门禁系统,其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旦配置成功,其智能钥匙电子密钥往往是永久性的,系统升级比较困难,电子密钥的实效型不高,特别针对小区常常有租客入住这种情况,当其退房后仍然可以利用原有授权的电子密钥进出小区,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钥匙不能够实时连接系统平台,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实时数据传输与管理,钥匙的授权与管理采用单机版离线管理方式实现,对于开锁记录、增加与删除权限需要回中心管理系统进行读取,在智能钥匙被盗或丢失时无法界定责任,同时,需要到每一把锁上面去取消被盗或丢失钥匙的权限,操作麻烦而且有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还有采用二维码进行门禁控制,其技术门槛较低,易于实现,但是,仅仅采用二维码进行门禁控制,其门禁的可靠性、安全性难以保证,首先二维码本身需要张贴在门禁显眼位置,其易于被破坏,同时由于有的门禁是露天设置的,不防水防尘,容易导致二维码自然损坏而无法开门,二维码由于任何人都能进行识别,不利于身份识别,难以管理开门者的身份,因此其安全性也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远程控制的门禁系统,本发明方便快捷,反应灵敏,结构简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6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