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硅碳复合材料的专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6112.8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5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马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14;B01J19/00;B01F7/18;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复合材料 专用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硅碳复合材料的专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其中的生产硅碳复合材料的专用设备包括混合罐,所述混合罐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杆,两个定位杆上活动套装有同一个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与定位杆相适配的安装孔,定位杆活动安装在对应的安装孔内,盖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气孔,两个出气孔均位于两个安装孔之间,出气孔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卡环,卡环的顶部活动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杆。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增加盖板与混合罐之间的密封性,且便于增加密封垫与卡环之间的密封性,实现了出气孔的单向导通功能,便于排出混合罐内的空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碳复合材料的生产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硅碳复合材料的专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室温下具有高达3580mAh/g的比容量,但硅与锂合金化时会产生的巨大体积膨胀导致自身粉化,同时硅材料作为半导体,自身电子导电性较差,严重影响了硅材料在电池中的性能;经检索,申请号为201610557191.0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生产硅碳复合材料的专用设备,由支架、混合腔体和密封盖构成主体结构,密封盖的上端部设有防爆旋转电机,防爆旋转电机与转子进行固定连接,转子设置在混合腔体的内部,所述转子上还设置有搅拌桨,密封盖上对称设置有通气口和排气口,通气口的侧边设置有一雾化喷嘴,排气口的侧边设置有加料口,混合腔体的下端部还设置有一出料口,出料口与收料桶进行固定连接。该设备可以满足混合、固相裂解和化学气相沉积等多种方法制备硅碳复合材料,可以大大减少操作的复杂性和设备的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特制的搅拌桨搅拌可以保证混合均匀,裂解完全,沉积均一,从而保证制备的硅碳复合材料性能优良。
但是上述设计不便增加混合腔体与密封盖之间的密封性,且在向混合腔体内通入氩气时,通气口和排气口都不具备单向导通性,不便快速排出混合腔体内的空气,影响硅碳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产硅碳复合材料的专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产硅碳复合材料的专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生产硅碳复合材料的专用设备,包括混合罐,所述混合罐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杆,两个定位杆上活动套装有同一个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与定位杆相适配的安装孔,定位杆活动安装在对应的安装孔内,盖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气孔,两个出气孔均位于两个安装孔之间,出气孔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卡环,卡环的顶部活动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杆,滑杆的顶端延伸至盖板的上方,滑杆的外侧滑动套装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部焊接有弹簧,弹簧滑动套设在对应的滑杆上,弹簧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滑杆上,所述压杆的外侧滑动套装有拨动杆,两个定位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内活动安装有横杆,两个安装孔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拨动杆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凹槽内,两个横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拨动杆相互远离的一侧相焊接,所述矩形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丝杆,丝杆的底端与对应的横杆相配合,横杆的底部滑动安装有弧形弹片,弧形弹片的两端与对应的凹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混合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的顶部与盖板的底部活动密封连接,且密封圈位于两个定位杆之间,两个出气孔均位于密封圈的内侧,盖板上连接有通气管,通气管位于密封圈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横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柱,橡胶柱的底端与对应的矩形孔的底部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丝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半球形块,所述横杆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半球形块的底侧延伸至对应的弧形槽内并与弧形槽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丝杆的顶端延伸至定位杆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定位杆的顶端与盖板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61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橡胶凝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气液界面反应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