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6830.5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9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杨玄菱;李锡烈;黄昱嘉;李朝暐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光导结构、第一发光模块、元件阵列以及液晶切换层。第一基板具有面对第二基板的内表面。光导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第一发光模块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且邻接于光导结构的一侧。元件阵列设置于第二基板。液晶切换层设置于光导结构与第二基板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光源设置于主动阵列侧边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因此能够广泛地被应用于现代的电子产品中。平面显示器包括各种类型,其中以液晶显示器最为普遍。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块、位于背光模块一侧的一对偏光片以及位于此一对偏光片之间的液晶模块。上述一对偏光片可用以过滤光的偏振态。然而,偏光片会降低光的穿透率,故会降低液晶显示器的整体光学效率。除此之外,背光模块占液晶显示器相当大比例的厚度,故对于减低液晶显示器的厚度造成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光导结构、第一发光模块、元件阵列以及液晶切换层。第一基板具有面对第二基板的内表面。光导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第一发光模块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且邻接于光导结构的一侧。元件阵列设置于第二基板。液晶切换层设置于光导结构与第二基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包括间隙填充材料以及第一光回收层。间隙填充材料包覆第一发光模块,且邻接于光导结构的该侧。第一光回收层设置于间隙填充材料的外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光回收层。第二光回收层设置于光导结构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发光模块。第二发光模块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第一发光模块与第二发光模块位于光导结构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发光模块的主波长范围实质上等于第二发光模块的主波长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包括间隔结构。间隔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液晶切换层内。间隔结构包括反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导结构可包括多条光通道结构。第一发光模块可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光通道结构沿第二方向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两相邻的光通道结构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发光元件可位置对应且邻接于每一光通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发光元件可位置对应且邻接于至少两个光通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模块可包括多个发光元件,且多个发光元件可位置对应且邻接于光通道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光导结构、发光模块、元件阵列以及液晶切换层。第一基板具有第一内表面,第二基板具有第二内表面,且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彼此面对。光导结构设置于第一内表面上,且包括多条光通道结构。每一条光通道结构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光导结构的材料的折射率为1.4至1.7。发光模块设置于第一内表面上,且发光模块位置对应于多个光通道结构的多个第一端面。元件阵列设置于第二基板。液晶切换层夹设于第一基板的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基板的第二内表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导结构的材料的可见光穿透率可为20%至99%。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模块可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每一光通道结构位置对应于每一发光元件,或多个光通道结构中的至少两者位置对应于每一发光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反射层与绝缘保护层。反射层设置于第一内表面,且位于第一基板与光导结构之间。绝缘保护层设置于反射层与光导结构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光通道结构的厚度与宽度可分别为10μm至500μm以及1μm至200μm。相邻两个光通道结构之间可具有间距,且此间距可为1μm至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68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楔形基板的量子点彩膜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止侧边漏光的显示模组